人物:崔日用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博陵人。
崔日用從弟。
擢明經(jīng)甲科,補(bǔ)湖城主簿,以母喪,遂不仕。
治《》、《》、《》、《春秋》,撰《演范》、《忘象》、《渾元》等論數(shù)十篇。
隱共北白鹿山南。
卒,門人共謚曰貞文孝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虢州閿鄉(xiāng)人,俗姓張。據(jù)說其兄久戍遼陽,母憂甚,萬回朝往視之,暮持兄書歸,因號萬回。高宗時得度,武則天時詔入內(nèi)道場,號法云公。安樂公主將謀逆,回遇之唾曰:“腥不可近!”不久安樂果誅。玄宗在藩,曾私謁萬回,回預(yù)言玄宗將為五十年太平天子。卒,賜號國公,圖形集賢院。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32—712 唐初僧人。俗姓張,虢州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西)人。有異術(shù),言則成讖,多有應(yīng)驗。高宗與武后年間,常應(yīng)詔入內(nèi)道場,賜號法云公。睿宗景云二年十二月八日(712年1月20日)卒于長安,贈虢國公?!?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八、《景德傳燈錄》卷二七有傳?!?a target='_blank'>祖庭事苑》卷六存萬回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虢州閿鄉(xiāng)張氏子。幼年氣貌昏濁。涎沫涕洟滿面。踉蹡狂走?;蛐蚩?。無常時。鄰里群童皆以其不慧而侮辱之。父母以為憾。而回則安之。未嘗恤。年十歲。其兄久戍遼陽。絕音好。家為設(shè)齋祈福。回忽謂其母曰。兄起居狀。極易知耳。母奚庸憂。齋馀竟裹餅餌出門去。然莫知其所往也。晚歸出其兄書袖中。問所從得不對。及遼陽役罷。兄言回是日至。??餅餌共啖。且急索書告反。終亦不能察其何自也。夫遼虢相去萬里。其往反不啻過東西舍。此豈非神通力歟。萬回之名。由是始著。而朝野聞之。皆敬異。高宗之季。則天屢召入內(nèi)。賜錦袍玉帶。兩宮女左右侍。及紹周歷。詔賜號法云公。當(dāng)是時。大開告密之門??崂袅_織。群臣之位望高者。靡或脫。博陵崔玄煒之母盧氏。命玄煒邀回問禍福。母泣拜。以金匕箸施?;劐嵯码A擲匕箸堂屋上。掉臂去。其家意以為不祥。他日使人梯屋取匕箸。因得讖緯書匕箸下。趣焚之。俄而有司果遣胥卒。入其家大索讖緯。盡發(fā)瓦無所見乃已。蓋酷史投此而欲誣之以罪也。神龍二年。詔薙落。特為開壇受具戒。時韋庶人與朝政?;孛恐櫫R曰。奈何反悖。會將斫爾頭去。金城公主。出降吐蕃。駕送至始平崔日。用武平一。宋之問。沈佺期。岑義。薛稷。皆從回以迎駕。立道左。諸公愿求一言?;?fù)醽缙谠?。汝真才子。謂平一曰。汝宜名佛童無憂也。目羲稷有不喜之色。上間問回。僧伽何如人。曰觀音化身也。睿宗居潛邸?;虺鲇??;貏t先唱于所至之地曰。天子來也。臨淄王嘗階張煒等。謁回?;刎胶粽?。遂出煒等。手拽王入。反扃之。而撫王背曰。五十年天子。后即不知也。煒等竊于門外聞之。由是傾戴益謹(jǐn)。道遇大平安樂二公主車騎。輒趨避。連咄曰。血腥血腥。太平請為造宅懷遠(yuǎn)坊中。獨(dú)處之自若。景龍二年。示疾。忽大呼求飲鄉(xiāng)里水。侍者念。道遠(yuǎn)不易得。恲??計無所出?;刂柑们暗卦?。此即是矣。于是鑿之汲水進(jìn)。飲盡一器以卒。訃聞。上震悼。詔贈司徒虢國公。圖形集賢院。先是貞觀間。三藏玄奘法師。游天竺石藏寺。偶閱一房。見胡床錫杖而已。從問其人。居此者今何在。曰在震旦之閿鄉(xiāng)。法師歸而訪之信。法師之將訪也?;厮藿淦浼覓邽ⅰG艺T治蔬飯曰。明日有勝客至。法師至。則與語天竺山川之詳。回之所舉。雖法師。有所未遍歷者。事備別傳。
宋高僧傳·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釋萬回。
俗姓張氏。
虢州閿鄉(xiāng)人也。
年尚弱齡白癡不語。
父母哀其濁氣。
為鄰里兒童所侮。
終無相競之態(tài)。
然口自呼萬回。
因爾字焉且不言寒暑。
見貧賤不加其慢富貴不足其恭。
東西狂走終日不息。
或笑或哭略無定容。
口角恒滴涎沫。
人皆異之。
不好華侈尤少言語。
言必讖記事過乃知。
年始十歲兄戍遼陽。
一云安西久無消息。
母憂之甚。
乃為設(shè)齋祈福。
回倏白母曰。
兄安極易知耳。
奚用憂為。
因裹齋馀出門徑去。
際晚而歸。
執(zhí)其兄書云。
平善。
問其所由默而無對。
去來萬里。
后時兄歸云。
此日與回言適從家來。
因授餅餌其啖而返。
舉家驚喜。
自爾人皆改觀。
聲聞朝延。
中宗孝和皇帝。
詔見崇重。
神龍二年敕別度。
回一人而已。
自高宗末天后時。
常詔入內(nèi)道場。
賜綿繡衣裳。
宮人供事。
先為兒時。
于閿鄉(xiāng)興國寺累瓦石為佛塔入內(nèi)之后其塔遂放光明。
因建大閣而覆之。
然其施作皆不可輒量。
出言則必有其故。
敕賜號為法云公。
外人莫可得見。
先是天后朝任酷吏行羅織事。
官稍高隆者日別妻子。
博陵崔玄煒位望俱極。
其母廬氏賢而憂之曰。
汝可一日迎萬回。
此僧寶志之流。
以可觀其舉止知其禍福也。
乃召到家。
母垂泣作禮兼施中金匕箸一雙。
回忽下階擲其匕箸向堂屋上。
掉臂而去。
一家謂為不祥。
經(jīng)數(shù)日令升屋取之。
匕箸下得書一卷。
觀之乃讖緯書也。
遽令焚之。
數(shù)日有司忽來其家大索圖讖。
不獲得雪。
時酷吏多令盜投蠱道物。
及偽造秘讖用以誣人。
還令誣告得實屠戮。
籍沒其家者多。
崔氏非圣人擲匕箸何由知其偽圖讖也。
中宗末嘗罵韋后為反悖逆。
斫爾頭去尋而誅死太平公主為造宅于懷遠(yuǎn)坊中與主宅前后爾。
又孝和親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幸始平回出迎駕。
崔日用武平一宋之問沈佺期岑羲薛稷。
皆肅揖鄭重。
問訊諸公曰。
各欲求圣人一言以定吉兇。
摭沈背曰。
汝真才子。
沈不勝其喜。
曰圣人與我受記。
諸子不可更爭。
又謂武曰。
與汝作名佛童。
當(dāng)無憂也。
目羲稷有不善之色。
岑以馬避之。
目稷云。
此多是野狐。
其言何足懼也。
乃顧云。
汝亦不免及羲稷之誅。
人益貴重。
同時有僧伽化跡不恒。
中宗問回曰。
此何人也。
回曰。
觀音之化身也。
貞觀中三藏奘師西歸云。
天竺有石藏寺。
奘入時見一空房。
有胡床錫杖而已。
因問此房大德咸曰。
此僧緣闕法事罰在東方國名震旦。
地號閿鄉(xiāng)。
于茲萬回矣。
奘歸求見回。
便設(shè)禮問西域。
宛如目矚。
奘將訪其家。
回謂母曰。
有客至請備蔬食俄而奘至神異之跡多此類也。
正諫大夫明崇儼者。
道術(shù)之士。
謂人曰。
萬回神僧也。
玄宗潛龍時。
與門人張煒等同謁。
回見帝甚至褻黷。
將漆杖呼且逐之。
同往者皆被驅(qū)出。
曳帝入反扃其戶。
悉如常人更無他重。
摭背曰。
五十年天子自愛。
已后即不知也。
張公等門外歷歷聞其言。
故傾心翼戴焉。
五十年后蓋指祿山之禍也。
睿宗在邸時。
或游行人間。
回于聚落街衢中高聲曰。
天子來。
或曰圣人來。
其處信宿閒。
帝必經(jīng)過徘徊也。
惠莊太子乃睿宗第二子也。
天后曾抱示回曰。
此兒是西域大樹精養(yǎng)之。
宜兄弟也。
安樂公主玄宗之季妹。
附會韋后。
熱可炙手。
道路懼焉。
回望車騎連唾之曰。
腥腥不可近也。
不旋踵而禍滅。
及之帝愈知回非常人也。
出二官人日夕侍奉之。
特敕于集賢院圖形焉。
暨回垂卒。
而大呼遣求本鄉(xiāng)河水。
門人徒侶求覓無所。
回曰。
堂前即是河水。
何不取耶。
眾于階下掘井。
河水涌出。
飲畢而終。
回宅坊中井皆咸苦。
唯此井甘美。
后有假托或稱小萬回。
以惑市里多至誅死焉。
至于終后右常侍徐彥伯為碑。
立閿鄉(xiāng)玉澗西路矣。
系曰。
日行萬里非人必矣。
為鬼神邪。
為仙術(shù)邪。
通曰。
觀行知人。
回?zé)o邪行。
非鬼神也。
無故作意。
非仙術(shù)也。
此得通耳。
故智度論中此通有四。
一身能飛行如鳥無礙。
二移遠(yuǎn)令近不往而到。
三彼沒此出。
四一念能至。
或曰。
四中回具何等。
通曰。
俱有哉。
故號如意通矣。
瑜伽論神境同也。
云或羅漢有大堪能現(xiàn)三神變焉。
神僧傳·卷第七
萬回師。
閿鄉(xiāng)人也。
俗姓張氏。
初母祈于觀音像因妊回。
回生而愚。
八九歲方言語。
父母亦以豚犬畜之。
及長父令耕田。
回耕直去不顧。
口惟連稱平等。
因耕一隴長數(shù)十里。
遇溝坑見阻乃止。
其父怒而擊之。
回曰。
總耕何分彼此。
乃止擊而罷耕。
回兄戌役于安西。
音問隔絕父母謂其亡矣。
日夕涕泣憂思不止。
回顧父母感念之甚。
忽跪而言曰。
涕泣豈非憂兄耶。
父母且信且疑。
曰然。
回曰。
詳思我兄所要者衣裝糗糧之屬請悉備焉。
某將往視之。
忽一日朝赍所備而往。
夕返其家。
告父母曰。
兄善矣。
發(fā)書視之乃兄跡也。
一家異之。
弘農(nóng)抵安西。
蓋萬馀里。
以其萬里而回故。
號曰萬回。
先是玄奘向佛國取經(jīng)。
見佛龕題曰。
菩薩萬回。
謫向閿鄉(xiāng)地教化。
奘馳驛至閿鄉(xiāng)。
問此有萬回?zé)o。
令呼之。
萬回至奘禮之。
施三衣瓶缽而去。
后則天追入內(nèi)語事多驗。
時張易之大起第宅。
萬回嘗指曰。
將作。
人莫之悟。
及易之伏誅以其宅為將作監(jiān)。
嘗謂韋庶人及安樂公主曰。
三郎斫汝頭。
韋庶人以中宗第三。
恐帝生變遂鴆之。
不悟為玄宗所誅也。
天后朝任酷吏行羅織事。
官稍高隆者日別妻子。
崔日用武平一宋之問沈佺期岑羲薛稷。
見回皆肅揖鄭重問訊。
諸公曰。
各欲圣人一言以定吉兇。
撫沈背曰。
汝真才子。
沈不勝其喜。
曰圣人與我受記。
諸弟子不可更爭。
又謂武曰。
與汝作名佛童。
當(dāng)無憂也。
目羲稷有不善之色。
岑以馬避之。
目稷云。
此是野狐。
其言何足懼也。
乃顧云。
汝亦不免及羲稷之誅。
人益貴重。
玄宗潛龍時與門人張煒等同謁。
回見帝甚至褻瀆。
將漆杖呼且逐之。
同往皆被驅(qū)出。
曳帝入反扃其戶。
撫帝背曰。
五十年太平天子自愛。
已后即不知也。
張公等門外歷歷聞其言。
故傾心翼戴焉。
五十年后蓋指祿山之禍也。
及睿宗在藩邸時。
或游行人間。
萬回于聚落街中高聲曰。
天子來。
或曰。
圣人來。
其處信宿間。
睿宗必經(jīng)過徘徊也。
惠莊太子。
即睿宗第二子也。
初則天以示萬回。
回曰。
此兒是西域大樹精養(yǎng)之。
宜兄弟。
后生申王。
儀形瑰偉善于飲啖。
景龍中時時出入。
士庶貴賤競來禮拜。
萬回披錦袍。
或笑罵或擊鼓。
然后隨事為驗。
太平公主為造宅于己宅之右。
景云中卒于此宅。
臨終大呼遣求本鄉(xiāng)河水。
弟子徒侶覓無。
萬回曰。
堂前是河水。
便于階下掘井忽然河水涌出。
飲竟而終。
此坊井水至今甘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9—713 【介紹】: 唐蒲州汾陰人,字嗣通。薛道衡曾孫。進(jìn)士及第。中宗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xué)士。睿宗立,封晉國公,除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世稱薛少保。及竇懷貞伏誅,以知其謀,賜死于萬年縣獄中。工隸書,筆姿遒麗,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并稱唐初四大書家。又善繪,畫為絕品。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9—713 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
薛道衡曾孫,薛收孫,魏徵外甥。
武后長壽三年(694),中臨難不顧、徇節(jié)寧邦科。
又舉進(jìn)士。
累遷祠部員外郎,禮部郎中,中書舍人。
中宗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xué)士。
睿宗即位,以翊贊功遷太常少卿,封晉國公。
累拜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因與崔日用爭權(quán),罷為左散騎常侍。
歷工部、禮部尚書,位終太子少保,世稱薛少保。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書小史》卷九,《歷代名畫記》卷九,《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九、二二。
稷多才藝,工書畫,詩文亦佳,其《秋日還京陜西十里作》為初唐五古名篇。
張說評其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見《大唐新語》卷八)。
有文集30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14首。
唐詩匯評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人。
擢進(jìn)士第,長壽三年(694)中臨難不顧徇節(jié)寧邦科。
累遷禮部郎中、中書舍人。
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xué)士。
睿宗即位,遷黃門侍郎,參知機(jī)務(wù)。
崔日用不協(xié),罷為左散騎常侍,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
先天二年,竇懷貞伏誅,稷因預(yù)知反謀,賜死獄中。
稷以辭章名,工書善畫,尤善畫鶴。
有《薛稷集》三十卷,己佚。
全唐詩》存詩十四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五
稷字嗣通。
蒲州汾陰人。
第進(jìn)士。
累遷禮部郎中中書舍人。
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xué)士。
睿宗立。
以翊贊功遷太常少卿。
封晉國公。
累拜中書侍郎兼黃門侍郎。
崔日用數(shù)爭事帝前。
罷為左散騎常侍。
歷工禮部尚書。
除太子少保。
竇懷貞搆逆。
稷以知其謀。
賜死萬年獄。
年六十五。

作品評論

《大唐新語》
引張說語: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玄,無施不可。
舊唐書本傳
稷舉進(jìn)士,累轉(zhuǎn)中書舍人。時從祖兄曜為正諫大夫,與稷俱以辭學(xué)知名,同在兩省,為時所稱。
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薛稷詩明健激昴,有建安七子之風(fēng),不類唐人。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武陽(今河北大名北)人。
睿宗時為監(jiān)察御史,時崔日知犯贓,曾彈劾之。
玄宗開元中任京兆司錄,時京兆人權(quán)梁山稱帝反,理當(dāng)連坐,幸為宋璟所釋免。
事跡散見新、舊《唐書·崔日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顏真卿《有唐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右丞相上柱國贈太尉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滑州靈昌人,字子駿。少孤貧力學(xué)。擢明經(jīng)。為朔方判官,有吏干。睿宗景云中遷洛州司馬,會譙王重福入東都作亂,日知討之有功,累遷京兆尹,封安平縣侯。坐贓貶歙縣丞,俄遷殿中監(jiān)。后授太常卿。自以處朝廷久,每入謁,必與尚書齒,時謂“尚書里行”。玄宗開元十六年,出為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尋以年老致仕。卒謚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子駿,排行二,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
崔日用之從父兄。
少孤貧,力學(xué),以明經(jīng)登第。
睿宗景云中,為洛州司馬。
以討譙王重福功,加銀青光祿大夫。
玄宗時,累遷京兆尹,封安平縣侯。
為御史所劾,貶歙縣丞。
后歷殿中監(jiān),遷太常卿。
開元十六年(728),出為潞州長史,尋以年老致仕。
卒,謚曰襄。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
全唐詩》存詩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滑州靈昌人,名成輔,以字行。
崔日用子。
襲封齊國公。
歷左司郎中、侍御史。
謫官金陵。
工詩。
與李白詩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達(dá)金陵。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1 排行五,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
崔日用之子,襲封齊國公。
玄宗開元中任起居郎,開元二十七年(739)任禮部員外郎,遷本司郎中。
天寶中任侍御史,謫官金陵,與李白詩酒唱和。
入為右司郎中。
十載(751)卒。
生平散見新、舊《唐書·崔日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下》、崔祐甫《齊昭公崔府君集序》、《唐詩紀(jì)事》卷一九。
宗之好學(xué),“才氣聲華,邁時獨(dú)步”(《崔府君集序》),與李白、杜甫相知,杜詩《飲中八仙歌》曾詠及。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96—約761 【介紹】: 唐博州武水人。
幼而有文,屬思警敏,援筆成篇。
崔日用與為亡年交,以是聲譽(yù)益重。
玄宗開元初,制舉登科,授山陰尉。
后又應(yīng)文藻宏麗科登第,拜左拾遺。
張說尤重其才。
開元二十一年,入為考功員外郎,選貢士兩年,多得俊才。
二十四年,拜中書舍人。
天寶初,權(quán)刑部侍郎。
后以風(fēng)疾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
掌誥八年,制敕所出,為時流嘆服。
善詩,古調(diào)今格,悉其所長,加之謙退不伐,人多稱之。
卒謚文。
有《孫逖集》、《唐宋集賢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96—761 潞州涉縣(今河北涉縣)人,郡望樂安武水(今山東聊城西南)。排行大。逖少時寓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故又稱“河南鞏人”。幼而能文,才思敏捷。玄宗開元二年(714)舉哲人奇士科,授山陰尉。后又舉賢良方正科。十年登文藻宏麗科,玄宗引見,授左拾遺。張說重其才,遷左補(bǔ)闕。十五年后在太原李皓幕府任職,十八年入為集賢院學(xué)士。二十一年改考功員外郎,知貢舉兩年,選拔顏真卿、李華、蕭穎士等俊才。二十四年遷中書舍人。天寶三載(744)拜刑部侍郎,五載改太子左庶子。仕終太子詹事。上元中卒,謚曰文。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顏真卿《尚書刑部侍郎贈尚書右仆射孫逖文公集序》,《唐才子傳》卷一。逖掌制誥8年,亦善詩,古調(diào)今格,均其所長。原有集2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又1首。
唐詩匯評
孫逖(696—761),潞州涉縣(今屬河北)人,郡望樂安武水(今山東聊城東南)。
年十五,謁雍州長史崔日用,命賦《土欠爐賦》,援筆而成,詞理典贍,由是知名。
開元元年(713),舉哲人奇士科,授山陰尉。
又連登文藻宏麗、賢良方正諸科,授左拾遺。
歷左補(bǔ)闕、起居舍人。
二十一年,以考功員外郎知貢舉,顏真卿、李華、蕭穎士皆出其門下。
遷中書舍人,掌誥八年。
天寶中,歷刑部侍郎、左庶子、太子詹事。
卒。
逖擅文能詩,有《孫逖集》二十卷,已佚。
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八
逖。潞州涉縣人。開元初應(yīng)哲人奇士舉。山陰尉。遷秘書正字。十年應(yīng)制登文藻鴻麗科。拜左拾遺。轉(zhuǎn)左補(bǔ)闕。累拜中書舍人。天寶三載權(quán)判刑部侍郎。病風(fēng)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轉(zhuǎn)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廣德二年贈尚書右仆射。謚曰文。

作品評論

顏真卿《尚書刑部侍郎贈尚書右仆射孫逖文公集序》
其序事也,則《伯樂川記》及諸碑志,皆卓立千古,傳于域中;其為詩也,必有逸韻佳對,冠絕當(dāng)時,布在人口;其詞言也,則宰相張九齡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字。
舊唐書本傳
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
始年十五,謁雍州長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為《土火爐陚》。
逖握翰即成,詞理典贍,日用覽之駭然,遂為忘年之交,以是價譽(yù)益重。
……掌誥八年,制敕所出,為時流嘆伏。
議者以為自開元以來,蘇颋、齊瀚、蘇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逖,為王言之最。
逖尤善思,文理精練,加之廉退不伐,人多稱之。
唐才子傳
(逖)幼而有文,屬思精敏,援筆成篇?!圃姡耪{(diào)今格,悉其所長。
《載酒園詩話又編》
古人餞別,如《烝民》、《韓奕》,皆因事贈言,辭不妄發(fā)。陳子昂《送崔著作融從梁王東征》曰:“王師非樂戰(zhàn),之子慎佳兵”,為黷武之時言也。孫逖《送李補(bǔ)闕充河西節(jié)度判官》曰:“西戎雖獻(xiàn)款,上策恥和親”,為忘戰(zhàn)之時言也。唐詩送人之塞下者多矣,惟此二篇,緩私情,急公義,深合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