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古之奇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古之奇赴安西幕 中唐 · 李端
五言律詩
疇昔十年兄,相逢五校營。
今宵舉杯酒,隴月見軍城。
堠火經陰絕,邊人接曉行。
殷勤送書記,強虜幾時平。
地屬甌越,邑為剡溪,氣聚山川之秀,景開圖畫之齊。
雖禹穴之小邦,樓臺接境;
實仙源之勝地,桃李成蹊。
竊原清環(huán)戴水之流,翠列姥岑之岫。
登樓而望也,南接臺、溫之左;
按圖而察也,北據(jù)越、杭之右。
藹極目之云霄,簇連甍之綿繡。
一十八里春風,城郭觸處爭新;
二十七鄉(xiāng)暮雨,溪山望中發(fā)秀。
臺榭入萬家風月,簾櫳捲百里江山。
雕鞍驟兮落花亂,香陌晴兮芳草閒。
畫槳逵溪,搖蕩綠波之上;
流鶯剡塢,緡蠻紅樹之間。
豈不以柳暗東門,梅肥西嶺?
美地秀玉山之嶂,洞天麗金庭之景,酒旗搖翠幕之風,池水浸紅樓之影。
滌塵僧舍,瀑飛二鹿之泉;
泛雪茗甌,香汲五龍之井。
非獨一時之秀,實為千古之奇。
琴跡不存,尚垂芳于安道;
墨池猶在,更留譽于羲之。
自是雨中橫東渡之舟,月下引南樓之笛。
青山東望,曾經安石之游;
綠水南流,尚有阮仙之跡。
雨過煙墟,叢叢綠蕪。
渭水依稀之景,輞川彷佛之圖。
或氣融于廣莫,或嵐霽于虛無。
翠滴嵊峰,多步花朝之履;
碧分越水,曾回雪夜之桴。
信乎此地,誠有可觀者焉。
偉王人之典學,本天縱之多能。
續(xù)六藝之絕業(yè),環(huán)諸儒而講明。
璧跗蔚其流芳,瓊字煥其騰英。
居蠖濩而儲精,炳龜龍而效靈。
歲嘉定之辛巳,歷九閏而時乘。
旦孜孜而忘倦,志兢兢而靡矜。
詩三百有五篇,沃帝心而日聆。
儼露門之未竟,已云章之滿籯。
繄是詩之四章,首二南而儀刑。
凡家齊而國治,本大學之為經。
自求賢而審官,見濟濟之以寧。
越染翰之雖同,茲注意之實形。
昔德壽之在御,嘗史漢之留情。
傳復古之奇跡,亦流輝于古荊。
有詞臣曰萬里,亟再拜而震驚。
謂縫掖之所難,而帝王之躬行。
今寶章之誕賁,知祖武之克繩。
殆家法之相似,聯(lián)自檢于宮庭。
眇周行之下走,方虺隤而于征。
竦昭回之景光,愧抱槧之馀生。
覽盈咫之昭華,想繹純于九成。
得猗那而藏焉,尚廟瑟之馀聲(以上同上書卷三《歷代帝王帖》)。
千條怪石成奇峰,蒼崖煙霏水墨濃。
鯨濤起海雪霜漲,蜃氣浮空樓閣重。
模糊字沒太古碣,癭瘦根蟠何代松。
磯邊箬笠坐相揖,月下羽衣招可逢。
悵望仙徒已雨散,厭看俗子如云從。
若為亭前伴鷗鷺,掃卻人間塵土蹤。
按:亭在通州北二十許里。有橫峰?然闖海者是也。峰之懸岸條石。櫛立如方柱。石周方各尺許。高可五六丈。方直平正。如以繩墨削立。無大小之異。又去岸十馀尺。有四石柱。離立水中。稱為四仙峰。皆以條石為體。合數(shù)十條為一峰。峰上有矮松一株。根干老蹙。不知年紀。自四峰小北。而石狀又變?;虼蠡蛐 ;蜷L或短?;蜢セ驒M?;蚍e或散。實皆奇怪異常。此非巧匠錘琢之功。蓋天地剖判之始。元氣所鐘者也。其賦狀之巧。若是之異。吁可怪也。其所以名叢石者得之。昔羅代四仙。常游是亭。而其徒立碣石志之。石猶存而字剜不可識。余乘小舟。繞峰遍覽。以謂。茲石之奇怪。實天下所無。而亭之所獨有也。或者曰。子未曾遍覽天下。焉知天下無此石乎。余曰。凡四方山經地志。記者窮天下之物而載之。末聞有石之如是者。凡古之奇屏寶障。畫者窮天下之物而摹之。未見有石之如是也。按此則余雖未曾遍覽天下。亦可以坐知之也?;蛘呷恢?。夫斯亭。雖萬物俱備。然山水之美。風煙魚鳥之類。東海之濱。尺地寸步。無處不然。豈斯亭之所獨專哉。惟石之奇怪。乃亭之所獨有也。而記斯亭者。未有特稱茲石。而與山水間眾物泛論。余竊怪焉。故特評之如此。
離奇古木不中繩,以之為器器不平。
吁嗟豈是樵爨物,高人一見眼自明。
登君之堂作君幾,我取離奇不取平。
古之奇人多礧砢,其貌嵚巇而可驚。
始知世俗稱平者,乃是鈍滯之別名。
山不奇兮不肯高,水不奇兮不肯清。
平莫平于案與椅,終日對之有何情。
請君相士如相幾,但見離奇切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