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約660—約720 【介紹】: 唐揚州人。曾官兗州兵曹。中宗神龍中,以文詞俊秀馳名京師,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杰”。存詩僅二首,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0?—720? 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中宗神龍中與賀知章、萬齊融、邢巨、包融等詩人,以“文詞俊秀”而顯名長安。又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友情甚篤,俱以詩作有名當時,號“吳中四士”(《新唐書·劉晏傳》附《包佶傳》)。事跡散見《舊唐書·賀知章傳》、《新唐書·劉晏傳》、《唐詩紀事》卷一七。其詩大都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一為《代答閨夢還》,寫閨情,詩風(fēng)近齊梁,無甚特色;一為《春江花月夜》,則是千古絕唱。今人王啟興、張虹有《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詩注》。唐詩匯評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揚州(今屬江蘇)人。神龍中,與賀知章、包融、張旭等吳越文士,俱以文詞俊秀楊名京師,合稱“吳中四士”。后官至兗州兵曹參軍?!?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作品評論
《載酒園詩話又編》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
《唐詩別裁》《春江花月夜》,其為名篇不待言,細觀風(fēng)度格調(diào),則劉希夷《搗衣》諸篇類也。此誠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虛與賀季真同時齊名,遽分初盛,編者殊草草。吾讀詩至賀秘書,真若云開山出,境界一新,毋寧置張于初,列賀于盛耳。
若虛開元初人,與賀知章、張旭齊名。王闿運《湘綺樓論唐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人物簡介
【生卒】:664—710 【介紹】: 唐陜州陜縣人。上官儀孫女。儀被殺,隨母鄭氏配入內(nèi)庭,年十四,即為武則天掌詔命。中宗時立為昭容。與武三思等相結(jié),頗擅權(quán)勢。宮中每賜宴賦詩,輒命婉兒品評等第。臨淄王李隆基起兵誅韋后,婉兒同時被殺。詩多應(yīng)制之作。有集,佚。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64—710 又稱上官昭容、上官倢伃,陜州陜縣(今河南陜縣)人。上官儀之孫女。幼隨母鄭氏配入內(nèi)庭,通曉文詞,明習(xí)吏事。年十四,為則天后掌詔命。中宗即位,專掌制命,進封昭儀。曾勸中宗廣置昭文學(xué)士,盛引當朝詞學(xué)之臣。又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并代中宗、皇后及公主作詩。與武三思勾結(jié),頗擅權(quán)勢。臨淄王(即玄宗)起兵誅韋后,婉兒亦被殺。睿宗景云中,追復(fù)昭儀,謚惠文。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張說《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昭容上官氏碑銘》。婉兒頗有詩名,開元初,玄宗令集其詩文,編為文集20卷,張說為之序,今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2首,多奉和應(yīng)制之作。又有與中宗等柏梁體聯(lián)句2首。唐詩匯評
上官婉兒(664-710),陜州陜(今河南陜縣)人。高宗麟德元年,祖父儀、父庭芝同被誅,婉兒時在襁褓,隨母配入掖庭。及長,有文詞,明習(xí)吏事,為武后所重。中宗即位,令專掌制命,進拜昭容。景龍四年,李旦、李隆基舉兵誅韋、武,婉兒亦被斬殺。婉兒天性韶警,善文章,嘗勸廣置昭文學(xué)士,盛引詞學(xué)之臣,賜宴賦詩。所作詞甚綺麗,時人諷誦。開元初,玄宗令收集其詩文,成《上官昭容集》二十卷,命張說作序,今集佚序存。《全唐詩》存詩三十二首。
作品評論
上官昭容者,故中書侍郎儀之孫也。明淑挺生,才華絕代,敏識聰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云飛,咸同宿構(gòu)。朝野僉載
逆韋詩什并上官昭容所制。昭容,上官儀孫女,博涉經(jīng)史,研精文筆,班婕妤、左嬪無以加。唐詩紀事
昭容名婉兒,西臺侍郎儀之孫。父廷芝,與儀死武后時。母鄭方妊,夢巨人畀大秤,曰:“持此稱量天下?!闭讶萆庠拢繎蛟唬骸胺Q量者豈爾耶?”輒啞然應(yīng)。后內(nèi)秉機政,符其夢云。自通天以來、內(nèi)掌詔命。中宗立,進拜昭容。帝引名懦賜宴賦詩,婉兒常代帝及后、長寧、安樂二公主,眾篇并作,而采麗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賦,賜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風(fēng)。當時屬辭,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觀,昭容力也。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045 【介紹】: 宋青州北海人,字挺之。仁宗天圣八年進士。師穆修,受《易》,得其傳,再授邵雍。曾為澤州簽署判官,澤人劉羲叟從受歷法,世稱羲叟歷法。官終殿中丞。
全宋文·卷五五四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饒州樂平人,初名誠,以字行,改字之純。理宗淳祐七年進士。知萬載縣。歷樞密院編修官,出知建昌軍,遷江西轉(zhuǎn)運判官,皆有治績。改都大提點坑冶。金兵渡江,徙寓建陽,兵至,不屈死。全宋詩
鐘季玉,初名誠,以字行,改字之純,樂平(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進士,知萬載縣。召為宗正寺簿,遷樞密院編修,出知建昌軍。以秘書丞召,改都大提點坑冶。元兵渡江,徙寓建陽,兵至,不屈死。事見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八八,《宋史》卷四五四有傳。全宋文·卷八一五二
鐘季玉,初名誠,字季玉,后以字行,改字之純,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淳祐七年進士,知萬載縣。以李廷芝薦,累遷樞密院編修,出知建昌軍,改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后改都大提點坑冶。元兵渡江,季玉徙寓建陽,兵至,不屈死之。《宋史》卷四五四《忠義傳》九有傳。
人物簡介
權(quán)漢功(???),朝鮮人,高麗王朝官員。本貫安東權(quán)氏。 權(quán)漢功于忠烈王在位期間等第直史館。忠烈王與忠宣王父子都在元朝的時候,王惟紹等人離間王父子,權(quán)漢功為忠宣王的從臣,出仕忠宣王府邸,與崔誠之主選法。忠烈王薨,忠宣王歸國后,賜冠帶,常常出入宮禁,時不時召見,拜密直副使驟升僉議評理。當時忠宣王經(jīng)常滯留元朝不歸國,從臣們都想要回國。漢功、誠之同掌銓注,貪其賄賂,無意東還。李思溫、金深彈劾于徽政院,將權(quán)漢功逮捕下獄。忠宣王怒,將此事告訴皇太后。于是權(quán)漢功被釋放,李思溫、金深遭到流放。 忠肅王即位后,表彰權(quán)漢功、崔誠之、樸景亮跟隨父親忠宣王之功。忠宣王奉御南游江浙,權(quán)漢功與李齊賢跟隨。權(quán)漢功、崔誠之、李光逢等人跟隨忠宣王在大都之時大肆收受賄賂,濫封親戚故舊為官,使得忠肅王非常不滿。1323年,上王忠宣王被流放吐蕃后,權(quán)漢功、李光逢、金廷美(金怡)、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被逮捕。權(quán)漢功欲自廁所逃跑,但仍被逮捕,同李光逢、蔡洪哲一起籍沒家產(chǎn)流放遠島,金廷美則被釋放。權(quán)漢功、李光逢、蔡洪哲三人沒有進入海島,而是在洪州界聚眾擾民。不久后,元朝派人赦免了三人。權(quán)漢功怨恨忠肅王,于是投靠了沈王王皓。權(quán)漢功糾集沈王的黨羽,在慈云寺聚集百官,要求在廢黜忠肅王、改立王皓的請愿書上簽字。當時忽降大雨冰雹,監(jiān)察執(zhí)義尹宣佐便說此是豬狗不如的事,聚集簽字,百官紛紛效仿,于是失敗了。 權(quán)漢功多年跟隨忠宣王,為忠宣王所重用,忠宣王在流放吐蕃的時候還向權(quán)漢功寄詩,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忠惠王繼位后,得知權(quán)漢功二室康氏有姿色,派護軍樸伊刺赤納之宮中。伊刺赤先將其強奸,忠惠王得知后大怒,皆撲殺之。忠惠王被逮捕送到了元朝,群臣聚集在旻天寺,商議上書其鳴冤。權(quán)漢功說:「昔殷太甲不明于德,伊尹放諸桐三年,然后悛心改行,復(fù)于君位。又有一國,介于要沖之地,殺其朝覲諸侯及天子之使,于是天子遣人誅之。又有一國之臣使于他國,及其還,天子之使斬其君首而去,其臣詣尸所陳祭而哭,亦令斬之。今王無道,天子誅之,何得而救乎?」后來權(quán)漢功官至都僉議政丞、醴泉府院君。曾奉元朝之命,為太子左贊善。忠定王元年卒,謚文坦。著有文集《一齋逸稿》。 權(quán)漢功有二子:權(quán)仲達、權(quán)仲和。其中權(quán)仲和在朝鮮太宗在位期間擔(dān)任過領(lǐng)議政之職。《高麗史》將權(quán)漢功列為奸臣。
人物簡介
翟庭蕙(1435年—1494年),字秀夫,河南省河南府洛陽縣人,醫(yī)籍,治《易經(jīng)》,年三十二歲中式成化二年丙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名進士,按察司副使。八月二十一日生,行二,曾祖翟以??;祖翟子春;父翟通,醫(yī)學(xué)正科;母封氏。具慶下,妻葛氏,兄庭蘭,弟庭芝;庭莆。子翟璉,孫翟銑、翟鏡(年三十七歲嘉靖八年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一名)、翟煉。由國子生中式河南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九十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