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肅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5 首
惟改歲之宏典。爰授衣于肅霜。
稽月令之前制。得豳詩之首章。
夫其損益從時。取其觀古人。
象元黃。既績可以。
為公子裳。促機上之寒杼。
發(fā)桑間之懿筐。零露既漙。
肅霜既降。聚于燎火。
無資于借人。勸其功傭。
俾率于同巷。爾其敦質(zhì)素。
黜華靡。翔葛屨之儉嗇。
??麻衣之浮侈。裂素之潔。
既無取于流黃。我朱孔陽。
復(fù)何為乎惡紫。茍貍制之可識。
諒羔羊之在此。且德惟稱服。
道在隨時。惜光陰之暮矣。
恐絺绤之凄其。會斯蠶績。
取彼狐貍。既申之以雜佩。
又組之以素絲。信物之美者。
惟君子宜之。借如輕裘被服之客。
纖手縫裳之女。晝剪綺紈。
夜調(diào)砧杵。微芳發(fā)。
素袖舉。絲兮衣兮。
爰??爰語。莫不遵向晦以宴息。
樂盛陰之室處。于戲。
圣實作則。皇惟降衷。
禮章度數(shù)。服制卑崇。
鑒羔袖之非類。慎鷸冠之不衷。
豈可褒然充耳。不念女工。
俾僭亂以陵上。興怨言于大東而已。
是以帶裳表儉。黻冕昭文
襲緇衣之改造。追補袞之清芬。
故能宜象服。集元纁。
將菲薄以為寶。豈浮奢之足云。
守道固窮。至圖未就。
卒歲無褐。憂心如疚。
四時迭運。竊獨悲此凜秋。
萬物有托。子何為乎巖岫。
空負悲哉之感。徒為哿矣之富。
儻有彈冠之期。不忘綈袍之舊。
首四時曰春。貞百度曰圣。
復(fù)其度必圣之元。定其時惟春之孟。
太史先謁。以明在木之文。
上公奉儀。乃讀行春之令。
故漢王修之以展禮。晉后奉之以施敬。
伊歷載之或虧。洎我唐之斯盛。
若夫太昊統(tǒng)節(jié)。勾芒御辰。
歷以元而天地更始。氣直震而物候惟新。
皇上乃順時令。序彝倫。
載青旗之容與。服蒼玉之璘玢。
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回輪。
爰奉令以進讀。遂授時而發(fā)春。
俯僂前止。精誠上陳。
曉色分于丹陛。韶華發(fā)于紫宸。
遂煥爵以頒秩。乃布德而昭仁。
則知臣職不愆。國典靡闕。
修陽事而考陰令。祀朝日而享夕月。
陳而未讀。千門之寒氣猶飛。
捧而既宣。九有之春輝已發(fā)。
覽讀斯竟。慶賜乃行。
緩政刑于肅殺。遂性命于生榮。
習習和風。扇萬物而條暢。
遲遲麗景。照八極之文明。
陳盛禮于元辰。酌宏謀于往舊。
祀為國本。燔柴斯用乎上辛。
食惟政先。祈谷必當于太蔟。
莫不汨之則斯禍。敘之則斯祐。
所以敕上公之恒典。俾疇人之敬授。
穆穆秘殿。明明我皇。
體乾道以從事。閱春令而頒方。
可謂君奉時而罔失。臣出言而有章。
時歷克正。憲度克揚。
既同文于戎貊。亦暨教于要荒。
諒皇家之宏務(wù)。將永世而觀光。
歲丁巳開成紀年之明年。有具壽沙門曰令檢。自上京抵洛師。以縹囊盛三藏遺文傳記。訪余柴門于行修里。且曰。聞夫子斧藻偫言舊矣。詎直專聲于班馬。能不為釋氏董狐耶。抑豈不聞貞觀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來旨云。三藏事跡載國史及慈恩傳。今塔在長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贊。謚大遍覺。肅宗賜塔額曰興教。因為興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陽。年歲寖遠。塔無主。寺無僧?;臎鰵埼?。游者傷目。長慶初。有衲衣僧曇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國寺三教談?wù)摯蟮聝?nèi)供奉賜紫義林。修三藏忌齋于寺。齋眾方食。見塔上有光。圓如覆鏡。道俗異之。林乃上聞。乃與兩街三學(xué)人共修身塔。兼礱一石于塔。至三年修畢。林乃化遺言于門人令檢曰。爾必求文士銘之。檢泣奉遺教。直以銘為請。非法允之冢嫡。誰何至此乎。軻三讓不可。乃略而銘之。三藏諱元奘。俗陳姓。河南緱氏人。曾父欽。后魏上黨太守。祖康。北齊國子博士。父惠英。長八尺。美須眉??渡蚝?。號通儒。時人方漢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屬隋季失御。乃從高祖神堯于晉陽。俄又入蜀。學(xué)攝論毗曇于基暹二法師。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學(xué)成實于趙州深。學(xué)俱舍于長安岳。于是西經(jīng)前來者。無不貫綜矣。初中國學(xué)者。多以實相性空。通貫偫說。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魚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羅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匯。各有攸處。曾未暇也。大遍覺乃興言曰。佛理圓極。片言支說。未足師決。固是經(jīng)來未盡。吾當求所未聞。俾跛眇兒視履。必使解行如函蓋。始可為具人矣。且法顯智嚴何人也。猶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夢法師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貞觀三年。忽夢海中蘇迷盧山遽凌波而入。乃見石蓮波外承足山。險不可上。試踴身騰踔。颯然飆舉。升中四望。廓澈無際。覺而自占曰。我西行決矣。至涼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師還京。法師乃宵遁。渡瓠蘆河。出玉門。經(jīng)莫賀延磧。艱難險阻。仆而復(fù)起者。何止百十耶。自爾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貴臣以駝馬迓法師于白力城。王與太妃及統(tǒng)師大臣等尊以師禮。王親跪于座側(cè)。俾法師躡肩而上。資贈甚厚。送至葉護可汗衙。又以廿四封書。通屈支等廿四國。獻花繒五百疋于可汗。稱法師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羅門國。愿可汗憐師如憐奴。其所歷諸國。為其王禮重。多此類也。自爾支提梵剎神奇靈跡。往往而有。法師皆瀝誠盡敬。耳目所得。孕成多聞。與夫世稱博物者。何相萬耶。詳載如傳。惟至中印度??爛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詳儀注者引參正法藏。即戒賢法師也。既入謁。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訊所從來。曰自支??。欲依師學(xué)瑜伽論。法藏聞則涕泗曰。解我三年前夢金人之說。佇爾久矣。遂館于幼日王院覺賢房第四重閣。日供擔步羅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稱是。其尊敬如此。法師既名流五印。三學(xué)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師號法師為摩訶天。小乘師號解脫天。乃白大法藏請留之。法師曰。師等豈不欲支??之人開佛慧眼耶。不數(shù)日。東印度王拘摩迎法師。戒日王聞法師在拘摩處。遣使謂拘摩曰。急送支??僧來。拘摩曰。我頭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諸國。乃怒曰。爾言頭可得??蓪㈩^來。拘摩懼。乃嚴象軍二萬。船三萬。與法師同溯殑伽河。筑行宮于河北。拘摩自迎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僧何不來。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見法師。接足盡敬。且曰。弟子聞支??國有秦王破陣樂。乃問秦王是何人。法師盛談太宗應(yīng)天順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為支??主。因令法師出制惡見論。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請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門婆羅門等。兼十八國王。觀支??法師之論。凡十八日。無敢當其鋒者。戒日知法師無留意。厚以象馬橐裝餞法師。又以素謺印書使達官送法師。所經(jīng)諸國。令兵衛(wèi)達漢境。法師卻次于闐。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還。太宗特降天使迎勞。仍制于闐等道送法師。令燉煌迎于流沙。鄯部迎于沮沫。時帝在洛陽。敕西京留守梁國公元齡備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頒諸寺帳輿花幡。送經(jīng)于宏福。翌日。大會于朱雀街之南。陳列法師于西域所得經(jīng)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夾。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馬負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傾都士女。夾道鱗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幾俱??矣。壬辰。法師謁文武圣皇帝于洛陽宮。二月己亥。對于儀鸞殿。因廣問雪嶺已西諸國風俗。法師皆備陳所歷。若指諸掌。太宗大悅。謂趙公無忌曰。昔符堅稱道安為神器。今法師出之更遠。時帝將征遼。法師請于嵩之少林翻譯。太宗曰。師西去后。朕為穆太后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禪院。可就翻譯。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師方開貝葉。廿年秋七月。法師進新譯經(jīng)論。仍請制經(jīng)序。并進奉敕撰西域記十二卷。太宗美法師風儀。又有公輔才。俾法師裼緇褐襲金紫。法師因以五義褒揚圣德。乞不奪其志。遂問瑜伽十七地義。太宗謂侍臣曰。朕觀佛經(jīng)。猶噡天望海。法師能于異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師愿力。亦朕與公等宿殖所會。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筆自寫。太宗居慶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師。命宏文館學(xué)士上官儀對偫寮讀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宮。又制述圣記及菩薩藏經(jīng)后序。太宗因問功德何最。法師對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殘毀。緇伍殆絕。太宗自此敕天下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侍有?。請法師為慈恩上座。仍造翻經(jīng)院。備儀禮自宏福迎法師。太宗與皇太子后宮等。于安福門執(zhí)香爐。目而送之。至寺門。敕趙公英中書令褚引入。于殿內(nèi)奏九部樂破陣舞。及百戲于庭而還。廿三年夏四月。法師隨駕于翠微宮。談賞終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風殿。高宗即位。法師還慈恩。專務(wù)翻譯。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師于寺端門之陽造石浮圖。高宗恐功大難成。令改用磚塔。有七級。凡一百八十尺。層層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宮方妊。請法師加祐。既誕。神光滿院。則中宗孝和皇帝也。請?zhí)枮榉鸸馔?。受三歸。服袈裟。度七人。請法師為王剃發(fā)。及滿月。法師進金字般若心經(jīng)及道具等。顯慶二年春二月。駕幸洛陽。法師與佛光王發(fā)于駕前。既到館。于積翠宮終譯發(fā)智婆沙。法師早喪所天。因扈從還訪故里。得張氏姊。問塋壟已平矣。乃捧遺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給。備喪禮。盡飾終之道。洛下道俗赴者萬馀人。釋氏榮之。三年正月。駕還西京。敕法師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師先朝所重。禮敬彌厚。中使旁午。朝臣慰問及錫賚無虛日。法師隨得隨散。中國重于般若。前代雖翻譯猶未備。眾請譯焉。法師以功大恐難就。乃請于玉華宮翻譯。四年十月。法師如玉華。館于肅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傌トf偈。法師汲汲然??植坏米錁I(yè)。每厲譯徒。必當人百其心。至龍朔三年方絕筆。法師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謂門人曰。吾所事畢矣。吾瞑目后??梢赞旧Z為親身物。門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發(fā)此言。法師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門人元覺夢一大浮圖倒。法師曰。此吾滅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師具錄所翻經(jīng)綸。合七十四部??傄磺儇Π司?。又造俱??畫像彌勒像各一千幀。又造素像十俱??供養(yǎng)悲敬上油各萬人。燒百千燈。贖數(shù)萬生。乃與寺眾辭。三稱慈尊。愿生內(nèi)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問云。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nèi)眾否。頷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聞法師疾作。御醫(yī)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帝哀慟。為之罷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竇師倫令官給葬事。又敕宜聽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門人奉柩于慈恩翻經(jīng)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萬。以四月十四日葬于浐東。京畿五百里內(nèi)。送者百馀萬人。至總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傷圣情也。法師長七尺。眉目若畫。直視不顧。端嚴若神。自大教東流。翻譯之盛。未有如法師者。雖滕蘭澄什康會竺護之流。無等級以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經(jīng)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應(yīng)不可殫紀。蓋莫詳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來。
入自圣胎,出于鳳堆。
大業(yè)之季,龍潛于并。
孺子謁帝,與兄偕行。
神堯奇之,善果度之。
不為人臣,必為人師。
師法未足,自洛徂蜀。
學(xué)無常師,鳥必擇木。
跡窮夷夏,更討身毒。
寺入爛陁,師遇尸羅。
王逢戒日,論得瑜伽。
瑜伽師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數(shù),璽抽圣緒。
我握其樞,赤幡仍豎。
名高曲女,歸我真主。
主當文皇,臣當蔡梁。
天下貞觀,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護是付。
付得其人,經(jīng)綸彬彬。
梵語華言,胡漢相宣。
臺臣筆受,御膝前席。
積翠飛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揚于王庭,百辟流詠。
三藏慰喜,靈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無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脫屣玉華,升神睹史。
發(fā)棺開殮,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氣清。
修塔者誰,林公是營。
門人令撿,實尸其事。
銘勒塔旁,撿真法子。
秋風賦 北宋 · 張耒
張子夕坐于堂之南軒,有風颯然來自西方,感乎人心,異于尋常。
初披偃乎草木,亦泛動乎軒窗。
張子曰:「是風也,所以成歲而佐陽者乎」?
時也,朱火就謝,七月始涼,既導(dǎo)迎于肅殺,又介紹于雪霜。
其中人也,萬竅灑然,汗?jié)蔀榍w絺魯縞,不勝其單。
其加物也,未敗其形,先傷其情;
未隕其生,先奪其英。
使之嗒然萎者,見于顏色;
黎然槁者,動于聲鳴。
吾嘗中夜而聽之,淅瀝颼飗,群動百蟲,怨泣悲吟,動人忡忡者,秋之聲。
旦起而望之,清明高潔者,秋之容。
于是庶草效實,九谷獻功,既狝于野,又嘗于宗。
感天時之不留,念歲律之將窮。
張子曰:「吾何為乎?
戒裘褐以備嚴冬而已」。
① 《宋史·樂志》五:朝饗太廟,歌《興安》。僖祖廟用《基命之樂舞》,翼祖廟用《大順之樂舞》,宣祖廟用《天元之樂舞》,太祖廟用《皇武之樂舞》,太宗廟用《大定之樂舞》,真宗、仁宗廟樂舞曰《熙文》、曰《美成》,英宗、神宗廟樂舞曰《治隆》、曰《大明》,哲宗、徽宗、欽宗廟樂舞曰《重光》、曰《承元》、曰《端慶》,皆以無射宮奏之。
明明在上,時維太宗。
允武允文,丕基紹隆。
于肅清廟,昭報是豐。
皇靈格思,福祿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