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鐸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3—1493 【介紹】: 明貴州都司平越衛(wèi)人,其先封丘人,曾祖徙平越。字用章。正統(tǒng)十三年進士,歷南京刑部郎中,為人剛直廉介,人稱硬黃。成化時巡撫延綏,會有詔毀寺庵,因汰諸尼,配壯士無妻者。弘治間累拜南京戶部尚書,改左都御史,乞休卒。性卞急,不能容物,然操履潔白,所至有建樹。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八
紱字用章,平越衛(wèi)人。正統(tǒng)戊辰進士,除行人。歷南刑部員外郎中,出為四川參議,進參政,歷四川、湖廣布政使,擢右都御史,巡撫延綏,拜南戶部尚書,改左都御史。 (《國史唯疑》:黃紱為戶部郎中,值部堂缺官,署堂印,諸僚事之如堂體,亦奇聞,時以「硬黃」目紱。 《黔詩紀略》:公為有明貴州名臣之冠,勁節(jié)清風,沾丐閭里,零篇小詠,亦自當行。)
維基
黃紱(1423年—1493年),字用章,貴州都司平越衛(wèi)(今貴州福泉)人,軍籍。
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舉人,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聯(lián)捷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歷任南京刑部郎中,性格剛正廉潔,人稱「硬黃」。
成化九年(1473年),升四川左參議、左參贊、四川、湖廣布政使。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等地,彈劾參將郭鏞,都指揮鄭印、李鐸、王琮等抵罪。
弘治三年(1490年),拜南京戶部尚書,之后改左都御史。
弘治六年(1493年)乞休,未行去世。
周憲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0—1512 【介紹】: 明湖廣安陸人,字時敏。弘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進刑部員外郎。坐事下詔獄,正德初復故官,擢江西按察副使。率兵鎮(zhèn)壓華林山寨,兵敗死。
維基
周憲(1460年—1512年),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安陸州(今湖北省鐘祥縣)人。
湖廣鄉(xiāng)試第二十九名舉人。
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二甲第九十名,授刑部主事,升刑部員外郎。
弘治十七年(1504年),因事連坐下詔獄,出為兗州通判。
正德初年,恢復官職,歷云南大理府知府。
正德六年(1511年),升江西按察司副使。
華林、馬腦民變,總督陳金檄周憲進剿,攻打北門時,其戰(zhàn)敗被俘,罵不絕口,被肢解。
朝廷贈按察使,予祭葬,謚節(jié)憫。
嘉靖二年(1523年),江西巡撫盛應期請與黃宏、馬思聰一同祭祀于忠烈祠。
經給事中李鐸進言,命有關部門每年給其家米二石,帛二匹。
蔡天祜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蔡天祜(?
年—1531年),字成之,號石崗,河南開封府睢州(今河南睢縣)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五名進士。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
任福建按察司僉事。
協(xié)剿江西。
轉山東左參議,晉副使,分巡遼陽。
值荒年,賑災救活上萬人。
造濱海圩田數(shù)萬頃,人稱“蔡公田”。
轉陜西參政,升山西按察使。
嘉靖三年(1524年),大同兵變,巡撫張文錦遇害。
世宗下詔寬恕作亂,改宣府巡撫、都御史李鐸擔任大同巡撫。
李鐸因母憂不至,于是以蔡天祜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
其在任期間平定民心,控制局面。
進副都御史,加兵部右侍郎,不久召回部屬。
因御史李宗樞彈劾,其因病辭職。
兩年后召用,未任去世。

人物簡介

維基
許中(1484年—?
),字伯時,陜西漢中府金州洵陽縣人,民籍。
陜西鄉(xiāng)試第三十五名舉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五十六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五名進士。
戶部觀政,授行人司行人,歷官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江西,嘉靖四年(1525年)三月彈劾兩廣總督盛應期貪殘,九月與給事中韓楷查盤邊餉,劾奏巡撫宣府都御史李鐸侵費官銀。
后謫官回鄉(xiāng)。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施梅樵(1870~1949),字天鶴,早歲號雪哥,壯年改為蛻奴,晚號可白、捲濤閣主人,又號笠云山人、笠云草堂主人。
彰化鹿港人。
父親施家珍為歲貢生,曾任福建福寧教諭。
施梅樵性豪邁,重氣節(jié),天資甚高,讀書過目成誦。
光緒十九年(1893),以案首入泮。
日本治臺后,絕意仕途,日惟以詩酒自娛。
與同鄉(xiāng)洪棄生、許劍漁及苑里文人蔡啟運共倡「鹿苑吟社」,又曾加入「鹿江詩會」,并擔任「大冶吟社」顧問,積極從事詩教。
中歲以后,流離轉徙,到處設帳授徒,以期延續(xù)斯文于不墜。
生平風流自賞,晚年生活困頓,牢騷抑郁,悉發(fā)為詩。
〖參考施讓甫〈施公梅樵家傳〉,《鹿江集》,彰化:瑞明印書局,1957年;林翠鳳《施梅樵及其漢詩研究》,中山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9年。
〗 洪棄生認為施梅樵詩:「傳諸他日,將在鄭所南之間,擬于本朝,豈居趙甌北之下。
」施士潔謂其詩:「雄秀精深,各臻其妙。
」〖以上兩則見施梅樵《捲濤閣詩草》序,臺中:著者自印本,1921年。
〗陳衍則以為梅樵:「才大心細,元氣充溢,集中佳作,多入神化。
」〖參考施梅樵《鹿江集》,序。
〗大正十年(1921)門人楊爾材、袁飲湘、李櫻航與其侄施石甫、施讓甫共同刊印編?!稈詽w詩草》。
民國四十六年(1957)施讓甫再輯《鹿江集》出版。
施梅樵另有〈玉井詩話〉、《白沙詩集》、《捲濤閣尺牘》、《見聞一斑》、《讀書劄記》〖參考施梅樵《鹿江集》,序;王國璠《臺灣鄉(xiāng)土文物淺說》,臺北:北區(qū)臺灣史跡源流研究會,1982年。
〗,除部份〈玉井詩話〉可見于《鯤洋文藝社報》外,其馀皆未見刊。
民國九十年(2001)六月,高志彬將《捲濤閣詩草》、《鹿江集》重印,編入《臺灣先賢詩文集匯刊》第三輯,題為《梅樵詩集》,由龍文出版社出版。
茲以《捲濤閣詩草》、《鹿江集》為底本,參考鹿港文教基金會所藏《施梅樵詩草》、《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臺灣文藝叢志》、《鯤洋文藝社報》、《孔教報》、《臺灣詩學》、《詩文之友》、《詹作舟全集》等報刊詩集編校增補。
(楊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