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耀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5 首
小隱隱陵阿,大隱隱朝市。
朝市我不能,陵阿亦殊贅。
卜居?xùn)|南隅,落落有爽氣。
左顧通人煙,右覽接荷芰。
平疇繁嘉蔬,古冢出高樹。
雖非山林間,亦有泉石致。
一廛聊自息,治亂委人事。
丹穴有雛鳳,乃在山之陰。
青變白鶴侶,朝夕相和鳴。
養(yǎng)此羽毛奇,翩然備儀庭。
明王闇不作,海宇群沸驚。
鸞鶴紛翻飛,鴟鸮互縱橫。
孤鳳何所之,斂翮避逡巡。
豈無德輝著,時窮非炫珍。
靈龜曳其尾,雄雞憚為牲。
祥麟出周季,將貽田父禽。
耕耤詩 清 · 胤禛
五言律詩
禮:天子為耤千畝,躬秉耒以耕。所以敬祀典,重農(nóng)功,示先民也?;铝?,每歲孟春,古帝王實從事焉。我圣祖沖齡踐祚,越十一載,壬子始行耕耤禮。夫耤以敬天重農(nóng),而圣祖在位六十余年,宵旰憂勤,靡時或釋。凡立心行政,蓋無刻而非寅畏昭事之誠,無時而非勞民勸相之實也。是以家給人足,時和年豐,而成長治久安之天下。朕繼統(tǒng)之次年,甲辰春,既率群僚躬耤南郊。今歲乙巳,復(fù)舉行焉。是日也,靈雨既零,春陽初霽,履我阡陌,秉我耒耜,三推禮成,兆庶歡洽。傳曰:“先之勞之”;又曰“無倦斯典也?!彪薹怯麨橐粫r之盛觀,亦非欲博千載之美名,況大典非炫耳目之具,而飾名之事又朕素所弗為,惟是祗承圣祖重農(nóng)家法,率吾民敦崇本務(wù),而與臣工敬勤無倦,以庶幾康阜之成俗也。并紀(jì)以詩:
蒼馭千官引,乘時事耤田。
從來重稼穡,何敢惜勞先?
履畝迎膏發(fā),群公繼耦聯(lián)。
所祈同億兆,歲歲介豐年!
江寧故宮城歌(乾隆庚子) 清 · 弘歷
江寧故城凡幾移,秣陵冶城紛難考。
建康臺城即在茲,無過左右淆里表
率因世遠(yuǎn)年已湮,以訛傳訛殊不少。
秖有紫禁及故宮,朱明跡近還堪討。
然而殿閣無一存,惟存柱礎(chǔ)埋煙草。
至元拆木輸大都,永樂重運燕京道。
午門斗城馀雉堞,皇極殿瓦雙?倒。
福王睹斯應(yīng)椎心,臥薪恢復(fù)猶難保。
而何耽樂信邪奸,乃嘆優(yōu)人艱致好。
豫王得之未費力,荒涼豈緣兵燹擾。
即今城內(nèi)駐旗兵,尚覺空壙多溪沼。
憑輿小住吊興亡,鑒戒慮深非炫藻。
⑴ 一統(tǒng)志江寧在秦漢為秣陵孫權(quán)都此改名建業(yè)又舊志建業(yè)故城在吳治城東歷代沿革名既更而地亦屢移臺城在元武湖側(cè)輿地紀(jì)勝臺城本吳后苑城晉咸和中修繕為建康宮又建康志今胭脂井至高樓基二里即古臺城地雖陵谷變遷地名屢易然總不出石頭之左鐘山之右大江之南牛首之北而已
⑵ 舊志宋行宮在京城內(nèi)大中街元至元十五年拆故宮材木輸之大都遺址僅存二十三年改為御史臺至正十六年明祖建府于此后改筑皇城于東偏稱此為舊內(nèi)是故宮之一變也
⑶ 明初筑紫禁城營立宮殿當(dāng)鐘山之陽規(guī)制頗宏整俗傳永樂遷都時運故宮材木于北京若元至正故事金陵宮闕遂鞠為茂草是故宮之又一變也
⑷ 福王雖都此播遷之后一切蓽露殊無朝廟規(guī)制也
⑸ 福王監(jiān)國南京不思枕戈嘗膽以圖恢復(fù)而乃信任馬阮惟聲色是耽以致淪胥莫救時豫王乘霧繞兵渡江援師悉濱福王夜奔太平執(zhí)至南京其取滅亡良可嘆耳
屏風(fēng)謠(雍正辛亥) 清 · 弘歷
錦純方寸虬蟠拿,岌岌兩扇端不斜。
紙面木骨非炫華,軒窗閒敞為周遮。
朔風(fēng)度雪松翻影,當(dāng)門瑟瑟蝦簾冷。
霜刀落燼銀蘭明,一縷香云坐夜永。
① 此詩又載林文龍《臺灣詩錄拾遺》。
于戲!人滿大千小世界,如同劫灰;官多無數(shù)恒河沙,是何仙吏。問輿地則龍蟠虎踞,明桂藩割據(jù)之邦;考志書則盧放馬湖,包孝肅宦游之藪。爛柯峰畔,啼鳥變聲;寶月臺邊,蒼榕如滴。藤鼓靖烽煙之警;石鐘流梵唄之音。北斗成象巖列星;平蠻之碑字如鐵。江有聲而東去;山挾寺以飛來。石家已即墨封侯,光燭羚羊之峽;制府復(fù)行臺表績,榮分玉虎之符。洵寰宇之第一州,于炎荒為大都會也。則有潁川華冑;強仕英年。詩才與山水爭奇;政事則風(fēng)云變色。揆文教者三百里;辨經(jīng)注者數(shù)十家。蓋九品官人,本陳群為治譜;遂五花判事,樹陳實之風(fēng)聲云云〖作者注:「中末二段未存稿故忘之。」 〗。
五星奎聚照崧臺,大海成連遇異才。
論事不搜三古后,讀書曾過八千來。
證將知己心非石,修到前身骨是梅。
歷代史中循吏傳,獨嘗甘苦味如回(作者注:「此詩尚有九首,乃豐于詩者嗇于紙。非江淹之才盡,類殷浩之書空。姑援左氏賦詩斷章之例,僅錄首什,以存梗概。是護短,非炫長也。幾流為小人之文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