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滿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曇選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31—625 【介紹】: 隋唐時僧。瀛州高陽人。俗姓崔。博通經(jīng)術,以《涅槃》著名。晚住并州興國寺,時奉為師傅。隋楊諒反,占寺為甲坊。亂平,楊素將誅寺僧,曇選挺身以救,僧眾終獲免。煬帝大業(yè)末,兵饑交接,曇選施食救饑,廣行善業(yè)。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六 護教科(二)
姓崔。
高陽人。
天恣鑲瑋。
不偶時俗。
通經(jīng)惟務大義而已。
不以文句琑屑為學。
然尤??于涅槃。
晚居并部之興國寺。
每眾集。
必推坐端。
詶問之間。
辭辨宏放。
嬰其鋒輒推挫。
時人以豹選。
目人揚諒之亂。
賊以興國寺為甲坊。
以武德寺為食坊。
及揚素以官軍入城賊皆就擒。
且責問諸僧。
為賊巢穴狀。
僧辭曰。
王力嚴切。
不敢遮約。
蓋謂鎮(zhèn)守者。
有以激變之也。
于是素怒曰。
初激變時。
且有幾僧諫王而被殺者。
所云王力嚴切。
不亦誣乎。
此其情皆同反。
可依軍法行事。
時選出眾對曰。
比者不軌之民。
動于天紀。
皆由慈悲之化。
陵遲至此。
誠僧等之罪。
公幸見教。
豈敢逃責。
素乃悅。
因悉屏退僧眾。
而獨留選論議。
迫莫始罷去。
馀僧亦無所問。
大業(yè)之季。
兵饑薦臻。
分衛(wèi)莫足給。
興國倉廩雖富。
客僧尤為閽守者拒絕。
選念以為此滅法徵。
每操杖逐閽者。
而進客于堂。
日盈座。
子弟以卑少。
噤莫敢語。
久之眾約。
獨許選納。
客馀不得為例。
后置大鎗房中。
日以所受于常住。
與諸乞丐。
而得者并為饘粥手斟酌。
列坐群餓。
而賦之惟均。
迄歲稔罔怠。
眾賴以活。
國初沙門智滿。
有重名。
居義興新寺。
聽學去來。
馀三百人。
規(guī)制嚴整。
一日選竟造寺庭詰曰。
卿等飽食暖衣。
政復何所進脩。
而風聲洋溢。
其無乃罔冒歟。
且吾徒之所行。
必據(jù)經(jīng)誥。
今茲所據(jù)。
寔何經(jīng)。
曰方等經(jīng)懺。
曰試為我讀之。
才閱首卷曰。
此經(jīng)有四卷。
可使四人一時讀也。
沙門道綽從旁曰一時讀。
則聽者或至昏亂。
曰吾聽豈同汝聽耶。
于是四卷一時讀。
讀未竟遽止之曰。
陀羅尼力。
有如此者。
又曰。
流俗矯詐。
蠹蝕佛法。
汝能知所憑藉則庶幾。
武德八年。
閉門養(yǎng)痾。
益自省。
問候者充牣廡宇。
選尸臥。
引衣舒足曰。
吾茲定生何處乎。
道綽曰。
阿阇黎西方樂土。
名安養(yǎng)國。
彼佛愿重。
欲往生者。
無不攝受。
選咄之曰。
為身求樂吾非汝儔。
綽曰審若爾則無生耶。
曰無生則無所不生。
遂掩息。
壽九十五。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四
釋曇選。
姓崔。
高陽人。
神慧譎詭不偶時俗。
雖博通經(jīng)術。
而以涅槃著名。
不存文句。
護法為慮本。
晚住并部興國寺。
川邑奉之以為師傅。
每有眾集居于座元。
酬問往還以系節(jié)為要。
吐言開令宏放終古。
僧侶乃多莫敢摧挫。
時人目為豹選者也。
及楊諒逆節(jié)中外相叛。
招募軍兵繕造牟甲。
以興國寺為甲坊。
以武德寺為食坊。
后于武南置陣。
楊素敗之。
官軍入郭搜求逆黨。
總集諸僧責供反者。
僧等辭曰。
王力嚴切不敢遮約。
素曰。
有幾僧諫王被殺。
而云王力嚴切。
此并同反。
不勞分疏可依軍法。
選時在眾不忍斯禍。
乃出對曰。
比佛法陵遲。
特由僧無有德可以動俗。
致有亂階。
結聚不能誨以忠信。
此誠如公所教。
今被理責陷身無地。
素乃舒顏曰。
僧等且還。
留向?qū)ι?div id="t7h8vem" class='inline' id='people_11811_2_40_comment'>
擬論機務。
自爾晝參軍將開散僧誅。
晚還寺宿。
不久煬帝下敕通被放免。
故合眾獲安。
誠其功也。
及大業(yè)末歲。
兵饑交接。
四方僧游寄食無地。
興國雖富儉嗇者多。
每食時禁門自守。
客僧擁結終不之前。
選不勝滅法。
憤激身心。
每日拄杖在門驅(qū)趁防者攜引羈僧。
供給缽器。
送至食堂。
眾多是其子弟不敢違逆。
由是眾開僧制。
許選??汀?div id="f8i36mk" class='inline' id='people_11811_2_60_comment'>
自馀不得然。
其慈濟之深感激府俞。
房內(nèi)廓然財什不積。
唯置大缽一口。
每日引諸乞兒。
所得食調(diào)總缽中。
選請食分。
亦和其內(nèi)。
雜為饘粥。
便行坐乞人。
手自斟酌。
見其襤縷皴錯形容癯瘦。
流淚盈臉不能自勝。
選亦依行受粥而食。
日別如此。
遂及有年。
皇運伊始人情安泰。
義興新寺法綱大張。
沙門智滿。
當涂眾主。
一川鄉(xiāng)望。
王臣傾重創(chuàng)開諸宇嚴位道場。
三百馀僧受其制約。
夏中方等清眾肅然。
風聲洋溢流潤遐邇。
選聞之乃詣其寺。
庭滿徒聞來崩騰下。
赴告曰。
卿等結聚作何物。
在依何經(jīng)誥。
不有冒罔后生乎。
滿曰。
依方等經(jīng)行方等懺。
選曰。
經(jīng)在何處將來對讀。
遂將一卷來。
選曰。
經(jīng)有四卷。
何不一時讀之沙門道綽曰。
經(jīng)文次第。
識不俱聞。
選曰。
吾識可共爾識同耶。
但四卷齊讀。
文言未了。
便曰。
依咒滅罪耳。
可罷之。
又曰。
自佛法東流。
矯詐非少。
前代大乘之賊。
近時彌勒之妖。
詿誤無識其徒不一。
聞爾結眾。
恐壞吾法。
故力疾來問。
雖爾手把瓶子。
倚傍猶可。
遂杖策而返。
武德八年。
遘疾淹積。
問疾者充牣房宇。
乃尸臥引衣申腳曰。
吾命將盡何處生乎名行僧道綽曰。
阿阇黎。
西方樂土名為安養(yǎng)。
可愿生彼選曰。
咄為身求樂。
吾非爾儔。
綽曰。
若爾可無生耶。
答曰。
須見我者而為生乎。
乃潛息久之。
不覺已逝。
時年九十有五。
道俗哀慘。
送于西山之陰。
傳者親往其寺不及其人。
觀其行事遺績。
庶可澡雪形心頓祛鄙吝。
叔緒護法開士。
抑斯人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8—763 【介紹】: 唐僧。
揚州江陽人,俗姓淳于。
器度宏博。
武則天時就智滿禪師,循其獎訓。
二十二歲受具足戒。
尋游二京,遍研三藏。
后住揚州大云寺,專宏戒律。
玄宗開元中,日本國遣使延之,遂東渡,前五次均未成功,天寶十二載,第六次航行始達日本國,時鑒真已失明。
日本天皇授“傳燈大法師”,后又造唐招提寺使居之,教法大行,號“過海大師”、“唐大和尚”,為日本國傳戒律之始祖。
卒于日本。
鑒真精醫(yī)學、通《本草》,傳有《鑒真上人秘方》,其隨行弟子思托、如寶、法力等又精于塑造佛像與建造寺塔,故于日本醫(yī)學、雕塑、建筑等頗有影響。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淳于氏。
廣陵江陽縣人也。
總丱之歲。
侍父入大云寺。
見佛像感悟。
求出家。
父奇其志許之。
遂依智滿禪師。
聽訓誨。
長安元年。
詔天下度僧。
因獲隸寺為息慈。
大云即今之隆興寺也。
神龍初。
從道岸律師先受菩薩戒。
景龍初乃復詣長安實際寺。
從荊州恒景律師。
登具足戒。
觀光兩京。
陶冶三藏。
閱數(shù)稔。
言旋淮海。
以戒律利物。
郁為一方宗首。
開元中。
日本國沙門榮睿普照等。
禮真足而請曰。
吾國居大海中。
距華夏。
以風之逆順。
為近遠。
而未易以道路計。
然佛法于天下。
固無彼此之沮。
而師范之來。
或難之。
此三宗之傳。
所以猶缺然也。
和尚其能輟此方之化。
為吾國之行。
則善矣。
真因感其意。
而問曰。
昔聞南岳思禪師生彼為王。
興起大教。
又聞國相長屋。
造千袈裟附舶。
施中國名德。
且繡偈于衣緣曰。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
共結來緣。
以此言之。
則誠善地也。
吾何為自棄。
而不為是行哉。
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
天寶二年六月。
買舟載經(jīng)律。
由楊子江至越州浦止。
署風山出洋。
遇風濤盛壯。
舟幾溺。
俄見空中。
神將介甲而立。
風濤尋定。
所歷蛇海魚海鳥海之異。
而后抵岸達日本。
王躬迎導入城。
安止大寺中。
遽即其寺之盧遮那殿立壇。
以為王受菩薩戒。
次及夫人王子等。
且選本土有德行沙門十人為師。
度沙彌澄脩等四百人。
教以白羯磨法。
國之造寺施田者日至。
號大和尚。
后無疾辭眾。
逝于天平寶寺。
七年癸卯歲。
五月五日。
即代宗廣德元年也。
壽七十七。
宋高僧傳·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釋鑒真。
姓淳于氏。
廣陵江陽縣人也。
總丱俊明器度宏博能典謁矣。
隨父入大云寺。
見佛像感動夙心。
因白父求出家。
父奇其志許焉。
登便就智滿禪師循其獎訓。
屬天后長安元年詔于天下度僧。
乃為息慈配住本寺。
后改為龍興。
殆中宗孝和帝神龍元年。
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
景龍元年詣長安。
至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實際寺依荊州恒景律師邊得戒。
雖新發(fā)意有老成風。
觀光兩京名師陶誘。
三藏教法數(shù)稔該通。
動必研幾曾無矜伐。
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誘。
郁為一方宗首。
冰池印月適足清明。
貌座揚音良多響答。
時日本國有沙門榮睿普照等。
東來募法用補缺然。
于開元年中達于揚州。
爰來請問。
禮真足曰。
我國在海之中。
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
雖有法而無傳法人。
譬猶終夜有求于幽室非燭何見乎。
愿師可能輟此方之利樂為海東之導師乎。
真觀其所以察其翹勤。
乃問之曰。
昔聞南岳思禪師生彼為國王興隆佛法。
是乎。
又聞彼國長屋曾造千袈裟來施中華名德。
復于衣緣繡偈云。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以此思之誠是佛法有緣之地也。
默許行焉。
所言長屋者則相國也。
真乃慕比丘思托等一十四人。
買舟自廣陵赍經(jīng)律法離岸。
乃天寶二載六月也。
至越州浦止署風山。
真夜夢甚靈異。
才出洋遇惡風濤。
舟人顧其垂沒。
有投棄??香木者。
聞空中聲云。
勿棄投。
時見舳艫各有神將介甲操仗焉。
尋時風定俄漂入蛇海。
其蛇長三丈馀。
色若錦文。
后入魚海。
魚長尺馀。
滿空中。
次一洋純見飛鳥。
集于舟背壓之幾沒洎出鳥海乏水。
俄泊一島。
池且泓澄人飲甘美。
相次達于日本。
其國王歡喜迎入城大寺安止。
初于盧遮那殿前立壇。
為國王授菩薩戒。
次夫人王子等。
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門足滿十員。
度沙彌澄修等四百人。
用白四羯磨法也。
又有王子一品親田。
舍宅造寺號招提。
施水田一百頃。
自是已來長敷律藏受教者多。
彼國號大和尚。
傳戒律之始祖也。
以日本天平寶字七年癸卯歲五月五日無疾辭眾坐亡。
身不傾壞。
乃唐代宗廣德元年矣。
春秋七十七。
至今其身不施苧漆。
國王貴人信士時將寶香涂之。
僧思托著東征傳祥述焉。
神僧傳·卷第八
釋鑒真。姓淳于氏。廣陵江陽縣人也??偨请S父入大云寺。見佛像感動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許焉。后為一方宗首。時日本國有沙門榮睿普照等。東來募法。真許往。遂買舟自廣陵赍經(jīng)律法離岸。至越州浦止署風山。真夜夢甚靈異。才出洋遇惡風濤。舟人顧其垂沒。有投棄??(音箋)香木者。聞空中聲云。勿投棄。時見舳艫各有神將介甲操仗焉。尋時風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長三丈馀。色若錦文。后入魚海。魚長尺馀。飛滿空中。次一洋純見飛鳥。集于舟背壓之幾沒。洎出鳥海乏水。俄泊一島。池且泓澄人飲甘美。相次達于日本。其國王歡喜迎入城大寺安止。號大和尚。以代宗廣德元年無疾辭眾坐亡。身不傾壞。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其國國王貴人信士。時將寶香涂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淳于。
廣陵江陽縣人。
總丱俊明。
隨父母入大云寺。
見佛像。
白父求出家。
父奇其志許焉。
便就智滿禪師。
循其獎訓。
屬天后長安元年。
詔于天下度僧。
乃為息慈配住本寺。
后改為龍興。
殆中宗孝和帝。
神龍元年。
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
以戒律化誘。
郁為宗首。
時日本國有沙門榮睿普照等。
東來募法。
于開元年中。
達于楊州。
爰來請問。
禮真足曰。
我國在海之中。
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
雖有法而無傳法人。
譬猶終夜有求于幽室。
非燭何見乎。
愿師輟此方之利樂。
為海東之導師。
真問之曰。
昔聞南岳思禪師。
生彼為國王興隆佛法。
是乎。
又聞彼國長屋(相國名)曾造千袈裟。
來施中華。
名德。
復于衣緣繡偈云。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
共結來緣。
以此思之。
誠是佛法有緣之地也。
點許行焉。
真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
買舟自廣陵。
赍經(jīng)律法。
離岸。
天寶二年六月。
至越州浦。
止署風山。
才出洋。
遇惡風濤。
舟人顧其垂沒。
有投棄[亻箋]香木者。
聞空中聲云。
勿投棄。
時見舳艫各有。
神將介甲操仗焉。
尋時風定。
俄漂入蛇海。
其蛇長三丈馀。
色若錦文。
后入魚。
海魚長尺馀。
滿空中。
次一洋。
純見飛鳥。
集于舟背壓之幾沒。
洎出鳥海乏水。
俄泊一島。
池且泓澄人飲甘美。
次達日本。
其國王歡喜。
迎入城大寺安止。
初于盧遮那殿前立壇。
為國王授菩薩戒。
次夫人王子等。
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門度沙彌澄修等四百人。
用白四羯磨法也。
又有王子一品親田。
舍宅造寺。
號招提。
施水田一百頃。
自是已來。
長敷律藏。
受教者多。
彼國傳戒律之始祖也。
以日本天平寶字七年。
癸卯歲。
五月五日。
無疾辭眾坐亡。
乃唐代宗廣德元年。
春秋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