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蕭紀

相關(guān)人物:共 36 位。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廣漢雒縣朱氏子。平生于藏經(jīng)。能暗誦者千卷。仍有暇與流俗游。將軍尉遲迥。初承詔破益州。命執(zhí)城內(nèi)名僧。以待處置。而建于眾中誦經(jīng)自若。夜有光出建曰。達迥所止處。迥因?qū)す庠劷敹Y。坐聽至且。乃罷。遂問建。誦何經(jīng)。答曰。華嚴經(jīng)下帙第十卷。又問曷不從首誦之。答以為貧道誦次偶至此耳。迥曰法師所誦。能復(fù)多少。答曰。始愿暗誦盡一藏。然以懈怠之故。僅及千卷。迥猶未信。遽請曰。可為總誦一遍否。即設(shè)高座。使建坐誦其上。而諸僧則分執(zhí)千卷。以聽于下。而證之。其吐納音句。呼噏氣息。似急流之注浚壑。清風(fēng)之入長松。精誠者略聞馀響。疏怠者空望塵蹤。七日七夜。數(shù)已足千。迥起謝曰。弟子軍事倥傯。不能久侍塵席。敢從此辭。出語人曰。昔者阿難。號為總持。以令觀之。豈復(fù)足以與建杭。斯固益州之至寶也歟。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讀誦篇第八
釋法建者。
廣漢雒縣人也。
俗姓朱氏。
誦經(jīng)一千卷。
仍多閑暇遨游偶俗。
無所異焉。
忽復(fù)閉門則累日不出。
無所食矣。
唯聞?wù)b經(jīng)。
然小聲吟諷。
音不外徹。
有人倚壁竊聽臨響。
但聞亹亹細細。
似伏流之吐波。
時乃一出追從無聞武陵王東下。
令弟規(guī)守益州。
魏遣將軍尉遲迥來伐蜀。
規(guī)既降款。
地內(nèi)大有名僧皆被拘禁。
至夜忽有光明。
迥遣人尋光。
乃見諸僧并睡。
唯法建端坐誦經(jīng)。
光從口出。
迥聞自到建所頂禮坐聽。
至旦始休。
迥問曰。
法師昨夜所誦名作何經(jīng)。
答曰。
華嚴經(jīng)下帙十卷。
迥曰。
何不從頭誦之。
答曰。
貧道誦次到此耳。
迥曰。
法師誦得幾許。
答曰。
貧道發(fā)心欲誦一藏。
情多懈怠。
今始偍千卷。
迥驚疑不信。
將欲試之曰。
屈總誦一遍。
應(yīng)不勞損耶。
建報曰。
讀誦經(jīng)典沙門常事。
豈憚勞苦。
乃設(shè)高座。
令諸僧眾并執(zhí)本逐聽。
法建登座為誦。
或似急流之注峻壑。
其吐納音句呼噏氣息。
或類清風(fēng)之入高松。
聰明者才似聞馀音。
情疏意逸者空望塵躅。
七日七夜數(shù)已滿千。
猶故不止。
迥起謝曰。
弟子兵將不得久停。
請從此辭。
諸僧因并釋散。
迥既出嘆息曰。
自如來寂滅之后。
阿難號為總持。
豈能過此。
蜀中乃有如此人。
所以常保安樂。
奇哉奇哉。
建年八十終。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廣漢雒縣人。
姓朱。
誦經(jīng)一千卷。
仍多閑暇。
遨游偶俗忽復(fù)閉門。
則累日不出。
無所食矣。
唯聞?wù)b經(jīng)。
然小聲吟諷。
音不外徹。
有人倚壁。
竊聽臨響。
但聞亹亹溜溜。
似伏流之吐波。
武陵王東下。
令弟規(guī)。
守益州。
魏遣將軍尉遲迥來代蜀。
規(guī)既降款。
城內(nèi)大有名僧。
皆被拘禁。
至夜忽有光明。
迥遣人尋光。
乃見諸僧并睡。
唯法建端坐誦經(jīng)。
光從口出迥聞。
自到建所。
頂禮坐聽。
至旦始休。
迥問曰。
法師昨夜所誦。
名作何經(jīng)。
答曰。
華嚴經(jīng)下帙十卷。
迥曰。
何不從頭誦之。
答曰。
貧道誦次到此耳。
迥曰。
法師誦得幾許。
答曰。
貧道發(fā)心欲誦一藏。
今始得千卷。
迥欲試之。
曰屈總誦一遍。
應(yīng)不勞損耶。
建報曰。
讀誦經(jīng)典。
沙門常事。
豈憚勞苦。
乃設(shè)高座。
令諸僧眾并執(zhí)本聽。
法建登座為誦。
或似急流之注峻壑。
其吐納音句。
呼噏氣息。
或類清風(fēng)之入高松。
聰明者。
才聞馀音。
情疏意逸者。
空望塵躅。
七日七夜。
數(shù)已滿千。
猶故不止。
迥起謝曰弟子兵將不得久停。
請從此辭。
諸僧因并釋散。
迥既出。
嘆息曰。
自如來滅度后。
阿難號為總持。
豈能過此。
蜀中乃有如此人。
所以常保安樂。
奇哉奇哉。
建年八十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49—514 【介紹】: 南朝梁吳郡人,字延符。
張緒子。
少好逸游,不持操行。
年三十,始修身改節(jié),尤明《老》《易》。
仕齊歷尚書殿中郎,武陵王友。
齊武帝時,尚書令王儉用事,充與儉有隙,被免官。
齊明帝時,為義興太守,為政清靜。
蕭衍開府,為大司馬咨議參軍。
梁武帝天監(jiān)初歷吏部尚書,舉選平允,后為散騎常侍、國子祭酒,登堂講說,皇太子以下皆至。
官終吳郡太守。
卒謚穆子。
全梁文·卷五十四
充字延符,吳郡人,宋太光祿大夫永從孫。齊永明中,行撫軍參軍,遷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武陵王友,免,起為中書侍郎,轉(zhuǎn)給事黃門侍郎明帝鎮(zhèn)軍長史,出為義興太守,歷太子中庶子,遷侍中。梁臺建,以為大司馬咨議參軍,遷梁國郎中令祠部尚書,領(lǐng)屯騎校尉,轉(zhuǎn)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天監(jiān)初除太常卿,遷吏部尚書,出為晉陵太守,徵拜國子祭酒,歷左衛(wèi)將軍、尚書仆射,除吳郡太守,十三年卒,贈侍郎、護軍將軍,謚曰穆子。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丹陽之田里。其先穎川陳氏也。幼養(yǎng)于兄。以友悌稱。年十二。出家稟戒。游京揚。聽莊嚴旻公釋成論。僅再講。即盡記憶通暢。因謂同學(xué)慧峰曰。吾如是。將非其所開之義淺歟。抑其善教然歟。遂更依藏法師于開善。鉆仰日至。后依龍光綽法師。貧無以得論本。眾共斥不許住。時方嚴寒。獨一帔。因鬻之以資寫論。久之武陵王填巴蜀。邀與俱。訓(xùn)徒龍淵寺。嘗講罷。坐房中。見神人青袷服。致敬曰。法師幸常此弘道。當相擁衛(wèi)也。先苦氣疾。每思慮輒發(fā)。至是頓愈。法席推為成都盛。凡學(xué)者有失。皆自罰。性不騎乘。間赴貴家請。值雨潦泥淖。必策杖戴笠往。天監(jiān)七年。忽染微恙。醫(yī)者以豬脂藥進。拒不服。而禮佛誦經(jīng)。顏色怡悅?cè)绯r。候問者以為喜。乃告曰。吾茲無處不痛。政若敗車行路。?;即菡邸5詮姸?。頃之卒于寺之摩訶堂。是年七月三日也。春秋五十四。既卒。民有應(yīng)始豐者。夢被攝。至閻王所。聞趣迎韶法師。及至。王降階。合掌頂禮。還坐殿上。畫文書。作大政字。俄法師飛騰去。安浦寺尼夢。送法師等五百僧。登七寶梯。到天宮殿。
續(xù)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二
釋慧韶。
姓陳氏。
本穎川太丘之后。
避亂居于丹陽之田里焉。
性恬虛寡嗜欲。
沈毅少言。
童幼早孤依兄而長。
悌友之至聞于閭閻。
十二厭世出家。
具戒便游京楊。
聽莊嚴旻公講釋成論。
才得兩遍記注略盡。
謂同學(xué)慧峰曰。
吾沐道日少便知旨趣。
斯何故耶。
將非所聞義淺。
為是善教使然乎。
乃試聽開善藏法師講。
遂覺理與言玄。
便盡心鉆仰。
當夕感夢。
往開善寺采得李子數(shù)斛。
撮欲啖之先得枝葉。
覺而悟曰。
吾正應(yīng)從學(xué)必踐深極矣。
尋爾藏公遷化。
有龍光寺綽公繼踵傳業(yè)。
便回聽焉。
既闕論本制不許住。
惟有一帔又屬嚴冬。
便撤之用充寫論。
忍寒連噤。
方得預(yù)聽文義。
兼善獨見之明卓高眾表。
辯滅諦為本有。
用粗細而折心。
時以為穿鑿有神思也。
梁武陵王出鎮(zhèn)庸蜀。
聞彼多參義學(xué)。
必須碩解弘望。
方可開宣。
眾議薦舉皆不合意。
曰。
憶往年法集有傖僧韶法師者。
乃堪此選耳。
若得同行。
想能振起邊服。
便邀之至蜀。
于諸寺講論開道如川流。
當于龍淵寺披講將訖。
靜坐房中感見一神。
青衣帢服致敬曰。
愿法師常在此弘法。
當相擁衛(wèi)。
言訖而隱。
遂接席數(shù)遍。
清悟繁結(jié)。
昔在楊都嘗苦氣疾。
綴慮恒動。
及至蜀講眾病皆除。
識者以為寺神之所護矣。
于時成都法席恒并置三四。
法鼓齊振競敞玄門。
而韶聽徒濟濟莫斯為盛。
又率諸聽侶。
諷誦涅槃大品。
人各一卷合而成部。
年恒數(shù)集倫次誦之。
如有謬忘及講聽眠失者。
皆代受罰。
對眾謝曰。
斯則訓(xùn)導(dǎo)不明耳。
故身令獎物。
其勤至若此。
武陵布政于蜀。
每述大乘及三藏等論。
沙門寶彖保該智空等。
并后進峰岫。
參預(yù)撰集。
勒卷既成。
王賜錢十萬。
即于龍淵寺分贍學(xué)徒頻教令掌僧都。
苦辭不受。
性不乘騎。
雖貴勝請講逢值泥雨。
輒自策杖戴笠。
履芒屩而赴會焉。
少而齋潔不涉珍羞。
后遇時患藥雜?脂。
拒而不服。
非時漿飲故絕生常。
候病者仰觀。
顏色怡悅禮誦不替。
當似微差。
乃告曰。
吾今無處不痛。
如壞車行路常欲摧折。
但自強耳。
恨所營尊像未就。
吾將去矣。
遺屬道俗憑為莊嚴。
便洗浴剃發(fā)剪爪禮拜嗽口。
坐于龍淵寺摩訶堂中。
奄然而卒。
春秋五十有四。
即天監(jiān)七年七月三日也。
時成都民應(yīng)始豐者。
因病氣絕而心上溫。
五日方醒云。
被攝至閻王所。
聞處分云。
迎韶法師。
須臾便至。
王下殿合掌頂禮更無言說。
惟畫文書作大政之字。
韶便出外。
坐于曠路樹下。
見一少童以漆柳箕擎生袈裟令韶著之。
有數(shù)十僧來迎。
豐惟識智慈二禪師。
幡花列道騰飛而去。
又當終夕有安浦寺尼。
久病悶絕。
及后醒云。
送韶法師及五百僧。
登七寶梯。
到天宮殿講堂中。
其地如水精。
床席華整。
亦有麈尾幾案。
蓮華滿地。
韶就座談?wù)f。
少時便起。
送別者。
令歸。
其生滅冥祥感見類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61—540 【介紹】: 南朝梁陳郡陽夏人,字千里。袁顗子。仕齊為王儉鎮(zhèn)軍府功曹史,累遷御史中丞,劾奏不憚權(quán)豪。后為吳興太守。梁師起,昂拒不受命。建康平,始至京師,武帝宥之不問。歷位侍中,吏部尚書,武帝謂曰:“齊明帝用卿為黑頭尚書,我用卿為白頭尚書,良以多愧。”尋遷尚書令。在朝正直敢言,世號宗臣。雅有人鑒,入其門者號登龍門。武帝大通中,位司空。卒謚穆正。
全梁文·卷四十八
昂字千里,陳郡陽夏人,宋雍州刺史凱子。
齊初為冠軍安成王行參軍,遷征虜主簿、太子舍人、鎮(zhèn)軍王儉功曹史,進秘書丞、黃門侍郎,出為安南鄱陽王長史尋陽公相,還為太孫中庶子、衛(wèi)軍武陵王長史、右軍邵陵王長史,遷御史中丞,出為豫章內(nèi)史,歷建武將軍、吳興太守。
入梁為后軍臨川王參軍,除給事黃門郎,遷侍中,出為尋陽太守,行江州事,徵為左民尚書兼右仆射,除國子祭酒,領(lǐng)豫州大中正,復(fù)為仁威將軍、吳郡太守,進五兵尚書,領(lǐng)起部尚書,加侍中,進尚書令宣惠將軍,普通中為中書監(jiān)、丹陽尹,進號中衛(wèi)將軍,復(fù)為尚書令,領(lǐng)國子祭酒。
大通初進號中撫軍大將軍,遷司空,加特進左光祿大夫,大同六年卒,年八十,謚曰穆正公。
盧廣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梁范陽涿人。
自云為晉代盧諶后裔。
少明經(jīng),有儒術(shù)。
梁武帝天監(jiān)中歸梁,為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
遍講《五經(jīng)》,言論清雅。
與徐勉相好。
后為尋陽太守、武陵王長史。
卒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35 【介紹】: 南朝梁濟陽考城人,字休映。初仕齊,為奉朝請。為江祏所重,參掌機務(wù)。入梁,遷御史中丞,奏彈不避權(quán)貴。隨豫章王蕭綜鎮(zhèn)彭城,城陷,為魏所俘,臨危不屈,尋放還。官至南北兗兩州大中正。剛直廉潔,為權(quán)勢所嫉。卒謚強子。有文集。
全梁文·卷五十
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齊永明初補國子生,舉高第,歷司徒竟陵王西邸學(xué)士,舉南徐州秀才,除奉朝請。
東昏即位,為仆射江┙府丞,除尚書駕部郎。
武帝入建康,令掌書記。
天監(jiān)初,出為建安王偉鎮(zhèn)北記室參軍,帶中廬令,隨府遷丹陽尹記室,領(lǐng)五官掾,除通直散騎常侍,歷秣陵建康令,入為中書舍人、尚書左丞、司農(nóng)卿,復(fù)出為晉安王云麾長史、尋陽太守,行江州事,徙廬陵王仁威長史,遷御史中丞,除少府卿。
普通中,出為豫章王綜鎮(zhèn)北長史廣陵太守,隨府移鎮(zhèn)彭城,城陷,為魏所擒,尋遣還,除臨川王太尉長史,復(fù)為少府卿,出除武陵王紀東中郎長史會稽郡丞,行府州事,徵都官尚書,尋監(jiān)吳郡,復(fù)除武陵王南中郎長史、尋陽太守,入為度支尚書,除光祿大夫,領(lǐng)步兵校尉、南北兗二州大中正,大同元年卒,謚曰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1 【介紹】: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明周。
蕭紀子。
梁武帝中大同初,為益州東齋郎,宋寧、寧興二郡太守。
帝死,父自立于蜀,并以圓照為皇太子。
之構(gòu)釁,多出其謀。
為蕭繹(元帝)所敗,被執(zhí),絕食死。
全梁文·卷二十二
圓照字明周,武帝第八子武陵王紀之長子。
中大同初,為益州東齋郎、宋寧、永興二郡太守。
建號,立為皇太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1 【介紹】: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明允。
蕭紀子。
初封江安侯,歷西陽太守。
居上流,附者甚眾。
侯景之亂,圓正收兵萬人,跋扈中流,不從王命。
景破,父自立于蜀,封為西陽王。
湘東王蕭繹使南平嗣王蕭恪等醉而囚之。
父敗,與兄蕭圓照絕食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3 【介紹】: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
杜嶷弟。
以膽勇稱。
起家廬江驃騎府中兵參軍。
歸梁元帝,為武州刺史,封枝江縣公。
東討侯景,敗之,轉(zhuǎn)江州刺史。
與王僧辯討平陸納及武陵王蕭紀,累有戰(zhàn)功。
卒謚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4 【介紹】: 北周儻城興勢人,字玄邈。
少雄武,為鄉(xiāng)閭所信服。
北魏孝明帝孝昌初,由奉朝請累官安康郡守。
入梁,武帝大同元年除飄武將軍、西益潼刺史,太清末,遷潼、南梁二州刺史。
蕭紀、蕭繹爭帝稱兵,乾運通款于宇文泰,授使持節(jié)、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梁州刺史。
卒于長安。
共 3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