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蕭大臨

相關(guān)人物:共 8 位。
共 7 首
小臣三復太任章,圣母徽音上可方。
庭受邸承俱著烈,壸儀慈范共流芳。
念深憂疾言猶在,誠切傷民澤更長。
自有女中堯舜謚,千秋彤管并輝光。
黃驪山色郁蒼蒼,吉地移封葬圣王。
縟禮后前?隔歲,神基上下即同岡。
云愁迎駕疑湘浦,路穩(wěn)連舟宛渭梁。
藥院今逢端午日,不堪依舊進衣香(時忝藥房提調(diào))。
石翁不羈人,騰踔詫豪唱。
闔閭佳山水,懷抱足幽曠。
修竹叢一軒,湖光枕清漾。
陶謝快同游,述作勞意匠。
海內(nèi)走盛名,脫略睨卿相。
翛然八十年,布衣得無恙。
追昔仁宣間,詞場聲價壯。
乃知出與處,遭時為有當。
瓟庵平生交,擬之陸魯望。
故觀察使龍巖李公卒踰祥。孤殿中公兄弟以狀屬持謙曰。先人之葬。尤庵宋先生已撰顯刻。而幽堂之志有闕。惟子銘之。念公于吾婦黨也。且方忝太史職。在記賢大夫事。以補青簡。不敢以固陋辭。謹按公諱尚逸。字汝休。其先自新羅貴盛。有悤言采于碧珍。子孫仍籍焉。碧珍后為星州李氏。歷羅訖麗。世有顯人。入我朝。平靖公約東以清德著名。生諱紹元。登文科。仕止佐郎。是公之高祖也。曾祖諱有蕃。承旨。祖諱碩明。郡守。考諱善敏。縣令。贈兵曹參判。妣江陵金氏。贈貞夫人。以公貴也。公以萬歷庚子生。幼穎異不凡。稍長。力學不怠。當光海戊午。公年十九。從參判公。自京踰鳥嶺而南。居于善山。中甲子司馬。丙寅。參判公沒。廬墓三年。庚午。擢大科。權(quán)知成均館學諭。轉(zhuǎn)至博士。薦拜承政院注書。時論惜公未與槐選也。每入侍。記注贍敏。筆翰如飛。上嘉之。再錫廄馬。及乞暇歸省母夫人。賜珍劑。諭令速返。升典籍。歷司憲府監(jiān)察,刑戶禮三曹佐郎。兼春秋館記事官。丙子。出為黃海都事。冬。奴夷猝至。監(jiān)司入海島。公獨守長壽城。激勵軍民。捍禦有備。一日夜已半。被掠士女數(shù)百人。脫走至城下。公即開門納之。已而賊兵大至。呼聲動地。城中洶懼。公堅臥不動。賊退去時。出兵擊零賊。斬百馀級。而嫌于自伐。不以悉聞于朝。久露行間。遂患風疾甚。亂后除官。皆未就。己卯。病愈始拜命。由禮曹正郎。移司諫院正言,司憲府持平。將以御史按察嶺南。而遭母夫人喪。制終。拜持平,直講,忠清都事。癸未。復以持平遷掌令。時有武將孽子為勛貴婿者。咀咒嫡母。而人不敢治。公置之于法。遞為諸司正。不拜。甲申。出為襄陽府使。為治簡而明。革弊祛隱。節(jié)用蠲賦。張設(shè)有方。皆可為后式。居五載。政成民和。及棄歸。橐無毫毛。民相與聚粟。來饋于家。事類會稽叟贈錢。公不受。民守門不忍去者浹旬。己丑。拜掌令。先是賊臣自點結(jié)奧援弄國柄。稔惡日久。中外莫不忿嫉。孝宗新即位。向用耆哲。自點稍失勢。而諸附麗之者。盤據(jù)要路。诪張眩亂。公論憚不發(fā)。公與二三名流論自點罪。并斥其黨。朝著以清。一時推其風裁。遞為司藝。俄還掌令。更論自點。竟流竄之。自點所親李彥標者。陰連北人。謀起大禍。公發(fā)吏捕治。自點家又因譯人馨長。流言于虜曰。新王黜舊臣用山人。將欲舉兵入伐。虜乃屯兵關(guān)外。遣七使來詰。舉國震蕩。公夷然曰。命乃在天。孝宗親自彌縫。幸而無事。庚寅。拜獻納。遞正宗簿寺。遷執(zhí)義。以書狀官如燕京歸。為侍講院弼善。時自點之黨復入。沮公玉堂錄。公遂求外得晉州。陛辭。上引見。諭以晉之一邑。予無憂矣。公感激上命。益殫治理。道臣上其績。賜書褒美。有清簡持身。闔境愛戴。古之循良。蔑以過此等語。嘗坐兵事罷歸。上思公善治。命還任。公在晉四年。擬兩司春坊凡十四。而上不除。以重外也。大臣為言諫臣不宜久淹吏職。乃以輔德召還。出入胄筵。啟迪盡誠。金監(jiān)司弘郁以言事被鞫。不堪訊。仰呼公曰。爾知我無罪。爾若在言地。必救我也。上惡之特罷公。遂盡室南歸。卜筑于星之南水石間。自號龍巖。蓋有終老計。乙未冬。起家為安東府使。以治最賜馬。戊戌春解歸。旋拜定州。以其鄙夷。尤以興學為急務。聚邑子弟而教之。綽有成效。未幾。超授吉州牧使。升通政階。至官。疏陳邑弊。上命施行。道臣褒聞。錫賚甚厚。時朝議欲試于盤錯。嶺南關(guān)西北方伯缺。政官輒舉論公名。而有相臣挾憾沮之。辛丑春。以微故免。壬寅夏。又出為寧海府使。明年。升慶州。又明年。以刑曹參議。奉使于燕。慶人涕送。而定人迎拜塞路。還入戶曹參議。遷同副承旨。序升左副。拜慶尚監(jiān)司。宰臣又有嫉之者。以年老白上。首相沂川洪公命夏曰。某乃善人。而廉能素著。精力尚強。上然之。而公竟不赴。拜判決事,全州府尹。俱辭遞。復入銀臺。嘗于前席。極言時政。上傾聽。丙午春。拜黃海監(jiān)司。本道自亂后。列邑凋弊。鄉(xiāng)校奴婢。皆役于官。圣廟無人掃除。鞠為茂草。公修治一新。悉還其奴婢。其馀廢置事皆得宜。嘗啟言民隱。語涉宮禁。上盛怒命逮系。三司交爭而不聽。時久旱。白軒李相公景奭請見言公素清慎。所坐甚冤。上即釋之。俄命敘。而自是七八年中。于內(nèi)累拜諸曹參議,承旨。并不就。間出為江原監(jiān)司。無何。忤權(quán)貴見劾罷。又為清風府使。屬庚辛大饑。至誠乳哺。濟活甚眾。大興水利。峽民賴之。秩滿歸。癸丑。始以工曹參議赴朝。當寧陵遷奉。敦事無愆。既虞而即還。上章乞免。仍及時瘼。多見采施。甲寅六月。仁宣王后從祔于寧陵。公詣陵下。葬訖而歸。八月感疾。疾劇。聞顯廟升遐。臨絕。惟言國事罔極。無一語及家。是月二十七日也。用是年十月二十五日。葬于州北仙鈴山坐卯之原。公天姿溫然慈良。而其中剛方。言貌絕去矜飾。而自有繩檢。尤篤于內(nèi)行。前后居喪。畢盡情文。嘗以祿養(yǎng)不逮于親為至痛。其在襄陽。寡姊寓居其境。一以事親之道事之。兄子主祀而貧甚。為建祭室。扁曰追遠。后移居宿舂地。而祭時必親詣。至老不變。與弟尚達友愛甚至。既長于吏事。而持之以廉白。撫之以仁愛。恤孤煢制豪猾。凡典八邑按二路。俱有惠化。居而民歌舞之。去而追思不衰。其處臺閣。秉直不撓。有謇諤之節(jié)。協(xié)心忠賢。力去兇邪。士論甚重之。而雅性恬靖泊然。無進取意。以是通籍四十五年。多棲棲于外官。不稱才猷。位不滿雅望。識者咸惜之。及暮年。謝事南歸。時士禍已萌。惟一室圖書。蒔花灌園。鄉(xiāng)人至。相與款晤竟夕。而絕口不語世事?;蛴袉栒摺S迫蝗舨宦?。其慎密又如此。平生自奉甚儉。遺令喪葬無或過侈。著祭式以賜諸子。不敢違也。初娶居昌慎氏。早夭無后。后娶固城李氏。府院君原之后。大司憲柳景深之外孫也。婦道純備。治家有法。公甚宜之。生三男二女。男長墀監(jiān)察。次坡縣監(jiān)。次埰別座。長女適士人郭之翰。次適金天變。監(jiān)察有四男二女。長志長。次志望夭。次志容,次志寬。女長適士人沈漳。季為持謙妻。側(cè)出男志海武科及第。次志河??h監(jiān)有二男。長志奭,次志尹。別座有三男一女。男長志安,次志完。馀幼。郭之翰生一女二男。內(nèi)外曾孫不盡記。系以銘曰。
自羅著望,維星之李。
平靖之后,公趾厥美。
才既有種,麗又得正。
端良之質(zhì),孝謹其行。
早登王庭,南金之良。
霜臺奮筆,清議式揚。
奚為累麾,未咸厥施。
晚膺晉秩,亦云非卑。
然考宦業(yè),多外少內(nèi)。
人為公惜,公志有在。
其志維何,樂彼山樊。
浩然捲歸,松竹滿園。
引年知止,近世所罕。
全而乘化,何怛何恨。
公沒未幾,世故百變。
公獨不見,后死之羨。
疇能道公,尤筆昭垂。
我志其幽,維據(jù)于斯。
恩威轉(zhuǎn)盻太無常,幸保功名僅六王。
朝士空曹登黨業(yè),書生環(huán)??珣文章。
薇垣殺氣連天動,竺國慈云掃地亡。
開國規(guī)模寧有此,頖宮亞圣亦倉皇(太祖刑僇之慘高洋不是過也繼以成祖國脈耗甚矣幸而濟以仁宣之寬大故得永世耳乃知壽國之功在嗣王也)。
曲臺浪說重經(jīng)師,手著宸奎錄孝慈。
并后已先陵冢嫡,奪宗何怪啟駢枝。
前星頻震終淪落,巖塞輕封半險危。
始信睢麟精意失,不徒官禮致乖漓(此論為前人所未發(fā)然有至理存焉)
漫傳誠意撤胡床,草床君臣未可忘。
此事終應輸漢祖,濠梁何處吊韓王
誰是條侯可授遺,滿朝勛輔盡陵夷。
天臺學士真儒者,不救皇孫一炬危。
江東秪合供偏安,河北綿延控阨難。
聞遣車徒卜函谷,悔教弓劍瘞長干。
具官空擬神京舊,亡國重增青蓋嘆。
盛世于今隆繼絕,肯容樵牧妄摧殘。
⑴ 太祖以事韓為諱見于劉辰國初事跡后人謬言文成撤床皆不考然殺之無乃已甚其實留之亦不害也
過清河望明陵各題句 其六 泰陵(乾隆丁未)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雖常有善政,然亦任中涓
積重原難返,去奢果是賢。
一倉萬石備,鮮(上聲)實博名傳。
享年祇□六,多忘無逸篇。
按:明諸帝太祖成祖而外治績有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然孝宗所處與仁宣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二宗蒙業(yè)兢兢易稱令主至成化以后天下襲太平數(shù)十年矣晏安久則不期怠而自怠豐亨積則不期奢而自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庶幾知保泰持盈之道者獨不免信倚中官假之事柄東廠之恣肇端于此涓涓不塞咎亦難辭然其施設(shè)未終年僅三十有六有足惜爾明自太祖成祖以來踐阼久而享年永者概不多見其在弘治以前如洪熙成化僅越四旬宣德正統(tǒng)甫逾三十其在弘治以后正德隆慶亦僅逾三十神宗雖逾五旬而怠荒失德所謂益之疾而厚其亡也至天啟弱冠而殂享年更促可見耽樂是從罔或克壽理誠不爽無逸之書以嚴恭寅畏為祈天永命之本而以不知稼穡艱難不聞小人之依為戒統(tǒng)觀有明諸帝年祚脩短足為明徵因論弘治之事附識之并僂數(shù)以昭炯鑒云
⑴ 弘治在位十八年中頗多善政然常令東廠廉刺外事其時上書言東廠當革者往往得罪未嘗不信任中涓也
⑵ 弘治時令天下設(shè)豫備倉每十里積粟萬石及數(shù)者為稱職過者旌擢不及者罰之原其意未始非備荒之一策然有萬不能行之勢以一縣地方縱橫百里而論綜計天下一千三百馀縣每十里萬石所積之粟不知凡幾安得有馀粟如此之多以供購糴且既視積數(shù)之多寡以定黜陟自必官為經(jīng)理有司志在取盈則苛累橫徵勢必不免即令如社倉之聽民輸納出入自司而其侵虧之弊又將不知若何昔朱子創(chuàng)立社倉亦止能行之一鄉(xiāng)一邑安能例之天下況民生戶口日增而產(chǎn)谷之土有定購積既多價必日貴是預籌異日之民食有濟而先致現(xiàn)在之民食不敷矣余近作填倉日詩有譬如日三餐與二減其一曰留待汝饑誰肯信其議之句深見積貯一事言之易而行之實難弘治此舉亦可謂徒博虛名而鮮實惠耳
唐初溫與顏,才并宮僚選。
顏氏文學稱,溫以名位顯。
太原昆季閒,大臨元愷踐。
瑯然飏對音,圭璞非雕瑑。
不聞蘇卿節(jié),歸來陟鼎鉉。
千秋岑家筆,倍價羊公峴。
顧惟舊史論,竇酷鄰溫褊。
當時廷爭語,誰剖忠與諞。
藎臣邁古風,所矜豈口辨。
此碑三致意,與史同關(guān)鍵。
劉書吳創(chuàng)歟,吊古懷增緬。
深意苦不傳,??落昏苔蘚。
艱哉殘畫中,今始光芒展。
湘江八十翁,寸楷抵箸篆。
三公郎中后,紙續(xù)永和繭。
騰淵積百琲,嘗鼎珍一臠。
化度醴泉銘,衣裳孰弁冕。
石邊敲礪馀,幾識書與撰。
纖魄隱林霧,疏星翳云巘。
舊本偶幸逢,吾甥助功蕆。
暑月到秋旬,巖蘭日手搴。
馳書涇陽翁,匱紙增篋衍。
林侗趙崡輩,似未深留眄。
九嵏游如昨,昭陵跡誰闡。
我圖邕師塔,合作嵩陽卷。
雨馀夢歐緣,松響蘇齋荈。
憶借顧苓跋,印記頤堂趼。
高麗與月氏,熟事猶滋舛。
铦鋒馀二千,何辭手裝剪。
坐臥索靖書,妙借語一轉(zhuǎn)。
⑴ 碑內(nèi)高麗、月氏二事,近人頗多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