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釋明鑒
相關(guān)人物:
共 3 位
。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和陸
(軫)
學(xué)士夏日見寄
北宋 ·
釋重顯
五言律詩
良牧歸詩匠,雅風(fēng)消郁蒸。
官清難滯爵,吏散遠同僧。
棠樹非煙合,仙槎碧浪乘。
因思窮萬化
(自注:使君早制圓
明鑒
圖,冠之序引?;蚵劵蛞?,令人曠達。)
,千古更無能。
奉和御制讀晉書
(三首并注)
其三
(1015年9月13日)
北宋 ·
夏竦
五言律詩
士行勤武力,機鑒信良哉。
國賴桓文業(yè),人推葛陸才。
殊祥雙鶴至,吉夢八門開。
終始全高節(jié),誠因左翼推
(陶侃字士行,累立武功。嘗運甓齋外,曰:吾方致力中原,恐不堪事。其勵志勤力,皆此類也。侃機神
明鑒
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陸抗。成帝詔曰:乃者桓、文之勛,伯舅是憑。初侃丁母憂,有二客來吊,化為雙鶴,沖天而去。又夢飛上天,見天門九重,已登其八,墜地傷左翼。)
。
鑒古韻語五十九首
其二十二
厲王幽王
明 ·
孫承恩
五言律詩
赫赫宗周盛,人謀還自傾。
力行窮暴戾,滅德肆驕矜。
嬖寵彝倫斁,征勞怨刺興。
桑柔瞻卬什,千古鑒分明。
按:臣惟周之王業(yè)厲王既壞于前幽王大壞于后俱以暴虐侈傲厲則征役不息而致民之怨嗟見于桑柔之詩幽則寵褒姒任奄人而易太子見于瞻卬之什豈非千古之
明鑒
哉
送大觀子
其一
明 ·
徐敬德
五言絕句
送人以言。相厚之道也。顧余窮。而囊無一金。請以止之一言獻也。夫天下之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止。天吾知其止于上。地吾知其止于下。山川之流峙。鳥獸之飛伏。吾知其各一其止。而不亂其在吾人。尤不能無其止。而止且非一端。當(dāng)知各于其所而止之。如父子之止于恩。君臣之止于義。皆所性而物之則也。至于飲食衣服之用。視聽言動之施。豈止之無其所也。推以往之。動者之投靜。勞者之抵逸。執(zhí)熱則就涼。乘困則打睡。夫動勞之不得不止于靜逸。熱困之不得不止于涼與睡。是則不待智者而后。知所止也。君子之所貴乎學(xué)。以其可以知止也。學(xué)而不知止。與無學(xué)何異。文藝其亦一學(xué)也。當(dāng)嚴(yán)之課程。盡其力量。必充吾所期之?dāng)?shù)而其定也。視所攻之藝?yán)g收功與不。而一切放下。退聽于無事。則豈非超然知所謂止者哉。事有紀(jì)極。不可漫無始卒之勢而引之也。大觀子其于攻詩也。少而力。老不輟。其所著雅健著實。薄于風(fēng)騷。今既脫藁??芍^勤矣。其于仕也。不卑小官。委質(zhì)聽天。白首為郎。終無慍色??芍^恭矣。及知開城教。無日不視學(xué)。授其業(yè)。勉其成。使后進小子。豹變蠖伸而鼓舞也??芍^勞矣。以余觀之。七十康強。不可謂不壽。官居下大夫之后。不可謂不貴。又以能詩聞也。不可謂無成。既壽且貴。又教馀事。垂于不朽。則向所謂充吾所期之?dāng)?shù)者。似可謂滿足矣。過此以往。吾知先生之不能力也。然則棲身于逍遙之地。游神于澹泊之所。不其時乎。易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蓋時行而行。則行而止也。時止而止。則止而止也。既坐止止之域。則詩不必苦吟。仕不必馳騖。形亦不必抖擻煩動。而思烏可憧憧往來而不止乎??鬃蛹人ヒ?。則不復(fù)周夢。知其止止也。邵子之詩曰。不讀書來二十年。知其止讀也。又曰。閑而不清。是一惑。老而不歇。是二惑。是知閑宜止于清。老宜止于休。閑不清。老不休。非惑而何。吾先生。既已。抵老而投閑。正可坐忠而不走作。把來身心。都止于無思無為之地之時也。所謂無思無為者。異乎瞿曇之寂滅。老聃之虛無。禦寇之潛九觀。莊周之御六氣。伯陽之服鉛汞也。彼雖自以為天下之學(xué)。莫尚于吾術(shù)。而夷考其所為。則率未免滯止于一隅。豈吾儒大中至正。該體用。一動靜。顯微無間之道也。凡吾所當(dāng)止者。在此而不在彼也。然則如何用功。而可止于無思無過之地也。曰持敬觀理。其方也。敬者。主一無適之謂也。接一物則止于所接。應(yīng)一事則止于所應(yīng)。無間以他也。則心能一。及事過物去。而便收斂。湛然當(dāng)如
明鑒
之空也。然而顧吾持敬未熟。則方其主一之時。不為泥止者鮮矣。泥止則亦為累爾。必持敬之久。而能主靜以御動。外不泥止。而內(nèi)無滯止。然后無思無為者。可幾也。先生有齋。扁以大觀。所謂大觀??譄o大于止止也。先生頗有古人之風(fēng)。其于處世。毀方而瓦合。不為崖異絕俗之行。茍能知所謂止止之所。與其止止之時而止之。則可與衛(wèi)武而并驅(qū)。亦未晚也。若乃長趨闊步。窺躋于李,杜之壇。而覓句之癖猶在。則殆不類于昭氏之鼓琴也哉。如曰。詩可以娛性情。唯在勿喪其志。仕當(dāng)安于義命。斃而后已云爾。則其亦可也。余方讀易。得止字于艮之繇辭。于先生之行。推廣其說。以為贐也。
故國三年教,諸生喜玉成。
離懷應(yīng)不耐,無路請陽城。
敬次灌圃魚先生雙溪寺八詠樓韻
其三
明 ·
成汝信
七言絕句
儒家筆跡釋家詞,鐫入貞珉閱幾時。
仙李乾坤羅日月,千年舊物獨斯碑
(故真
鑒禪師
碑。唐僖宗光啟年間。崔文昌所撰書?!鹩引敶鞴疟?/span>。
五供養(yǎng)
明 ·
梅鼎祚
鬟云乍攏。鏡翠慵窺。
趾玉羞籠。浮蹤雖
浪蕊
。
薄命嘆飛蓬
又一件。那石衛(wèi)尉喬知之。豈非
明鑒
。還仔細(xì)著。
。中心自懂怕容易將人斷送
我來得太早。門還未開。他還未到么。
。
狐冰須聽徹。魚鑰待傳封。
旦小旦丑駕車上:
對面無緣。百年殘夢。
司憲府大司憲金公墓志銘
明 ·
李廷龜
前輩論當(dāng)世人物。至于第一流。則必曰光山金重晦。廷龜自幼少時。聽于輿人走卒之言。竊自增氣。恨不得登拜函丈。一望見大君子道德之馀光。荏苒數(shù)十年。公之墓木。已拱矣。獨公之文章事業(yè)。播誦于口碑者。亦足使人曠世而興感。況余先君受知于公。蓋嘗辱為布衣交。其得于親炙而以訓(xùn)家庭者。洋洋在耳。則敬慕之深。實倍恒人。今于墓道之托。安敢以不文辭。顧忍言哉。按狀。公諱繼輝。重晦字也。金系出新羅王子。逮至麗。世有衣冠。入我朝。有諱若采。官至刑曹判書。高祖諱國光。左議政光山府院君。曾祖諱克忸。大司諫。祖諱宗胤。珍山郡守贈兵曹參判??贾M鎬。知禮縣監(jiān)。累贈左贊成。妣贈貞敬夫人李氏。全義望族正郎光元之女。以嘉靖丙戌生公。生三四歲。能諳文字。七八歲。已通大義。年十一。選試都會。才名藉藉。弱冠。文章蔚為名儒。年二十三。連魁庭試課試。特賜直赴殿試。臺官論其無故例。翌年春。又魁庭試乃得之。仍中乙科入槐院。俄選書堂賜暇。言官論以未經(jīng)清班。及薦史局盛玉堂。乃復(fù)登選。亦見公之望實欲掩彌彰也。自正字升至副修撰兼知制教、正言、兵曹佐郎。尋自典籍。擢佐天曹。清議咸歸。望臨一時。時士禍甫定。人皆茍容。公獨秉裁。遇事風(fēng)生。其在玉堂。尹元衡擅威福。議通庶孽。要為己產(chǎn)地。公手劄論之。其在諫省。劾寢沈貞職牒之命。及秉銓選。與金弘度、金虬等專事激揚。譏排奸倖。失志之徒。怏怏切齒。遂與元衡謀起士獄。一時清流。網(wǎng)打殆盡。公亦削黜。退居連山舊莊。簞瓢屢空。晏如也。辛酉。丁外憂。癸亥。公議始伸。制除。即授承文校理成均直講禮曹正郎。自是華聞彌大。便養(yǎng)乞郡。出為安東府使。館閣以公帶書堂啟留之。遂遷諸寺正者十。歷執(zhí)義應(yīng)教檢詳舍人、司諫、典翰、直提學(xué)。丙寅。中重試第一人。遂自直提學(xué)。進階通政。為同副承旨。所試表膾炙一時。京師人皆口相傳以熟。自后出入左右副承旨行護軍、長諫院、胄監(jiān)。出為黃海監(jiān)司。己巳宅內(nèi)艱。服闋。拜左副右承旨大司諫、吏、禮曹參議。壬申。以謝恩使朝京。癸酉。嶺南缺方伯。朝廷欲試公于民。遂進秩為觀察使。入長薇垣柏府及行護軍者再。尹京兆者一。其在憲府。有相臣為年少輩所困。公為直之。遂為其所擠。出公為關(guān)西方伯。栗谷李公為副提學(xué)。以公練達時務(wù)。不宜去朝。率同僚上劄請留。事雖不行。而擠公者亦不容于公議。瓜滿。入亞水曹。復(fù)再長諫省。一為都憲。時士論攜貳。公專務(wù)調(diào)適。喜事者多不悅。有以不近之說。誣詆異己者。將搆大獄。公曰。士流間處事當(dāng)明白。豈可造言陰中。遂上章分疏。大為時議所疾。又出公為全羅監(jiān)司。謝病歸。拜同知敦寧、刑禮曹參判。兼同知成均館事。時言官建白國系受誣。刊正未完。宜極選使價。冀動帝聽。朝廷以公文章學(xué)識。一代所推。舉以應(yīng)選。仍命公自擇僚佐。陛辭。上解御衣衣之。親執(zhí)爵以勞之。復(fù)命。以舊官兼同知義禁府。以特進官入筵。猝中風(fēng)舁還家。上遣中使踵問疾。并給虎皮。是夜卒。壬午四月某日也。賜別賻及棺槨。栗谷李公筵白公才賢清白。不底大用。上嗟惜不已。遂命護送喪柩。且助庇葬事。皆異數(shù)也。用其年某月某甲。窆于連山縣某原。公歿之十九年。以公嘗錄光國原從。追贈公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帶諸銜。公天資英偉。處心樂易。不規(guī)規(guī)于細(xì)行曲謹(jǐn)。而先立其大者。故雖無踐履功夫。所見超邁。暗合道理。其嘉言懿行。雖不可形容一二。而姑以聞于先君者記之。則事父母色養(yǎng)無違。喪祭一于禮不茍。友愛諸弟。終始無間。獨姊有心恙。待之盡誠。得其歡洽。其篤行如此。平生未嘗一毫營為。衣服玩好。不以累意。位通顯三十年。門庭如布衣時。其清淡如此。嘗與奇高峰、李栗谷為斯文領(lǐng)袖。至論經(jīng)濟之才。則二公自以為不及。栗谷嘗曰。欲求真宰相。重晦其人也。雖以奇高峰之豪才邃學(xué)。樸思庵之簡潔寡許。常亟稱而嘉嘆之。推為偉器。其見重如此。凡議國家大事。必證據(jù)經(jīng)典。論說踔厲。盈庭之論。決于片言。雖老師宿儒。咸取斷莫能難。至如事后成敗。人后吉兇。率皆先見。取必于未來之前。如合左契。十不一差。其識見如此。且如天下山川道里形勢及法令典故。羅列心胸。耳所一聞。目所一見。終身不忘。瞭如燭照。嘗按列邑軍簿一覽了。吏失其牘。公命吏筆口授之。不錯一名。其強記如此。其治嶺南也。值籍兵之?dāng)_。剖決叢冗。游刃恢恢。胡床嘯詠。若無所為。而罷羸以逸。奸猾斂手。一道伏其能。愛畏如神明。及按關(guān)西。值歲饑疫。設(shè)策賑救。全活甚眾。焦心渴思。須發(fā)盡白。其長于政事。而能敏能謹(jǐn)如此。仁順王妃之喪。有群臣服三年之議。公為大諫。伏閤論后喪自有定禮。議遂寢。廷議以為卒哭后當(dāng)依五禮儀。玄冠烏帶。柳希春尤主其議曰。人君居喪。與士大夫不同。公與栗谷公抗言曰。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何以異于士大夫乎。喪禮不古久矣。今因此當(dāng)從古禮。遂行公議。恭懿大妃之喪。權(quán)轍引宋高宗服元祐皇后例。定殿下服為齊衰杖期。公倡議曰。明廟后于仁廟。主上后于明廟。為人后者為之子。當(dāng)服三年之喪。議以遂定。其練達如此。明廟無嗣。朝野憂危。莫敢先發(fā)言。玉堂同僚有巧避者。公獨上章力陳。在憲府。劾汰貪吏數(shù)十人。以激頹風(fēng)。皆巨室子弟。怨仇者眾而不少撓。其剛直如此。上于親政之日。教吏曹曰。勿用矯激。務(wù)用醇厚之人。公聞之曰。此固甚善。但人君偏主此意。則恐柔佞者易享醇厚之名。剛直者反受矯激之謗。為害反甚。其言果驗。其
明鑒
如此。愛賢惜才。未嘗以名位自高。引接賓朋。誠意藹然。雖疏不飾貌禮。雖昵不設(shè)惰容。見小善必欲發(fā)揚。即不善不復(fù)苛責(zé)。其好善如此。嗚呼。公歿之后。上心嘉嘆。悔不早知。則使公徊徨外藩。赍志以歿者。是果孰使之然哉。然公之得志失志。天也。于公何損焉。公配平山申氏。參贊瑛之女。先公二十四年卒。有一男一女。男曰長生。今益山郡守。學(xué)有師傳。世號醇儒。娶僉知曹大乾女。生三男二女。長檃夭。次集進士。次槃。皆有文行。女長適宣傳官徐景霱。次適都事韓德及。女曰鄭起溟。生一男二女。男沄。女長適注書尹弘國。馀幼。公側(cè)室生四男二女。曰義孫、燕孫、慶孫、平孫。燕孫早死。女為承旨金尚容妾。馀早死。銘曰。
冰玉之潔,鳳鸞之儀。
瑚璉之器,廟堂之姿。
煥猷則圭璧之文,決策則蓍龜之明。
汪然江海之量,卓爾山斗之名。
悃愊好善之誠,堅確秉正之守。
集眾長以為全德,而我公不自有焉。
其成就蓋不可量,孰云遽止于斯。
豈衰世之所難容耶,庸非天意而誰。
贈寶云上人
(師時往智異山)
其三
(乙卯)
明末清初 ·
李安訥
五言律詩
聞?wù)f神興寺,煙嵐隔世氛。
千林花氣合,萬壑水聲分。
真鑒禪公塔,新羅古篆文。
何時一筇竹,與爾訪孤云
(雙溪寺。有真
鑒禪師
大功靈塔。)
。
拜士行
清 ·
洪亮吉
朝亦運百甓,暮亦運百甓。
欲清中原還致力。
古人陰惜寸,今人時擲尺。
欲清中原先惜日
(葉)
。
陶士行,真名臣。
神機魏武忠孔明
(葉)
,陸遜陸抗非其倫。
前年擊杜韜,今年殺蘇峻。
君不見元規(guī)枉自受顧命,賊來亦拜陶士行。
按:蘇峻反,庾亮詣陶侃拜謝。侃止之曰:「庾元規(guī)亦拜陶士行耶?」○尚書梅陶與曹識書曰:「陶公機神
明鑒
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陸抗諸人不能及也。」
廣謫仙怨
(乙未)
晚清 ·
文廷式
聞之唐明皇登駱谷之時,有恩賢之意,是以終戡大亂,旋返舊京。余以為明皇見機,早定入蜀之計。雖倉皇避遁,而事理昭晰。不然,靈武之象,焉得嗣君?勤王之師,孰為標(biāo)目?登谷遐覽,意在斯乎?屢遷而存,古有
明鑒
。竇康之意,今更廣之。
玄菟千里烽煙。鐵騎縱橫柳邊。
玉帳牙旗逡遁。燕南趙北騷然。
相臣狡兔求窟。國論傷禽畏弦。
早避漁陽鼙鼓。后人休笑開天。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