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善慶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雪庵和尚。
名暨。
不知其姓。
當(dāng)變時文皇入京。
和尚方壯年披剃。
走西南重慶府之大竹善慶里。
山水奇絕。
和尚欲止之。
其里隱士杜景賢。
知和尚非嘗人。
遂與之游。
往來白龍諸山。
見山旁松柏灘。
灘水清駛。
蘿篁森蔚。
和尚欲寺焉。
景賢豪有力。
亟為之寺。
和尚率徒數(shù)人入居之。
聽夕誦易乾卦。
山中人固謂佛經(jīng)。
景賢知之。
不忍問。
懼不能安和尚。
和尚亦知景賢意。
改誦觀音經(jīng)。
寺因名觀音寺。
和尚好讀楚辭。
時時買一冊袖之。
登小舟急棹進(jìn)中流。
朗誦一葉。
輒投一葉于水。
投已輒哭。
哭已又讀。
葉盡乃返。
眾莫之知。
景賢益憐敬之。
終不問和尚。
和尚好飲不戒。
日注酒一壺俟客。
客至輒飲。
不則拉樵牧豎入飲。
半酡呼豎兒和歌。
歌竟瞑焉而寐。
和尚頎而秀爽。
指柔白剪剪。
落筆成章不甚工。
然意氣渙發(fā)。
又能感愴人。
或曰。
和尚為建文時御史。
死之日。
其徒問。
師即死宜銘何許人。
和尚張目曰。
松陽。
問姓名不答。
有詩若干篇。
當(dāng)雪庵痛哭時。
若遇善知識一點。
吾見其渙然冰釋矣。
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
回此以學(xué)道。
何道之不克。
故曰德山臨濟(jì)。
若不出家學(xué)佛。
定為曹孟德孫仲謀無疑。
世出世法一揆。
惜哉。
雪庵之不遇。
如臨濟(jì)德山者。
一點化也。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四
釋原志,字碩揆,姓孫氏,鹽城人也。
七歲聞塾師講《大學(xué)》致知格物義,乃曰:“此曾子教人誠意方法,不明則疑,疑則誠意,去疑得明,非誠意不能。
”塾師大驚。
順治丁亥,其父玉庭為人所害,卒手刃父仇,告祭于墓。
庚寅至通州佛陀寺祝發(fā),師事元璽。
未幾,投靈隱得戒于具公,嘗參萬法歸一無夢無想語。
七日,聞具答傍僧問“威音王劫前如何是學(xué)人自己?
”有“初三十一,中秋賞月”之言,豁然有省。
因呈偈曰:“夜來消息枕中傳,報道火燒水底天。
喪盡毒龍哮石虎,爪牙突在萬人前。
”具深肯之。
己亥,命居座首,倡明三峰之學(xué),勘辨方來,電激雷奔,當(dāng)者震慄。
康熙壬寅,具手書付屬,謂:“首提三峰為滹沱正宗,別開生面,楊岐正脈,斯得人矣。
”是歲,主揚(yáng)州上方。
癸卯,移泰興慶云,所至香花傾城,萬指環(huán)繞。
一時興墜起廢,不假思議,遏山水為妙聲,化竹樹為寶網(wǎng)。
東南法席,莫與比盛。
丁未,具寂,為造塔徑山。
壬子,遷三峰,以重興為己任。
至則責(zé)負(fù)如山,催征似火,墻不歲苫,庫無宿積。
乃不數(shù)月,遐邇向風(fēng),裸糧輸挽。
寺眾既贍,更以其羨為興造資,雖規(guī)模草刱,而氣象一新。
己未,赴鎮(zhèn)江五州之請。
庚申,居揚(yáng)州善慶。
辛酉,更主靈隱,院宇嚴(yán)飾,革其頹壞。
丁卯,和碩康親王奉衣缽請志說戒,徒眾累千,撫軍聽法,焚香塞路。
具公五千衲子下?lián)P州,志足方之。
是時,志年已六十矣。
己巳,圣祖南巡,二月既望,幸靈隱,御書云林二字賜之,因易寺額,更錫金百鎰,志以為法門幸,未敢自炫也。
居靈隱十二年,始辭去。
緇素攀留,而三峰之眾已迎之境上。
癸卯,再主三峰,蓋其去此已十四年,昔所修葺,今 已圯壤,乃告于介眾,背負(fù)柝杵,夏雨冬霜,剝膚灌頂,皆所不避,于是舊者新之,闕者補(bǔ)之,卒底于成。
以康熙丁丑七月十五日示寂,臨終偈曰:“昨欲行時月不圓,今遲一日月嬋娟。
從今要見三峰面,劈破乾坤作兩邊。
”壽七十,臘四十九,塔靈隱。
有《八會語錄》、雜著、尺牘、詩偈若干卷,皆梓行。
詩曰《借巢集》,自吐胸臆,論者謂在寒山、栯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