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慈濟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釋善柔 朝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善柔。
董氏。
德興之永興人。
七歲事永安廣行大師。
默誦金剛楞嚴諸經(jīng)。
二十入華嚴圓頓法門。
領廣嚴傳戒大師戒法。
去滋味絕華好。
日課金光明經(jīng)一部。
禮佛百拜。
深惟靜念。
孤征獨詣。
人莫能津測淺深。
憲宗聞其名。
賜號弘教通理大師。
命主清涼大會于臺山。
釋教都總統(tǒng)寶集壇主秀公。
慕其德聘。
攝華嚴講席于京師。
又傳菩薩戒。
于佛子山。
及蔚羅黃樓諸剎。
自是門人加進。
法道半天下矣。
師解悟深遠。
勇于為善。
遑遑如不及。
經(jīng)之闕者。
勒而補之。
寺之廢者。
撤而新之。
甃圮橋完壞路。
為之不一而足。
其于身也。
蔬食飲水。
敝衲容身而已。
論者謂。
師淵然若虛。
退然若藏。
蕭條靜深。
無所愿乎。
其外至于誘引慈濟。
則孳孳搰搰。
如抱漏甕沃焦釜。
得其法者。
莫不飽滿慰喜。
若涉萬里而還其家。
師之道。
其可得而思耶。
晚年住持奉圣州法云蘭若。
遂終焉。
壽七十有二。
僧臘三十有八。
塔于寺之旁。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二
同侶思亨,姓趙氏,愛凌人,亦寶峰順弟子也。
披度后,負笈游學,博通諸經(jīng)。
又以馀力,兼窮儒典,善讀廣韻,能曉切音。
道高貌古,德厚人欽。
諸路釋教都總統(tǒng),仰厥譽聞,加號“圓明慈覺大師“。
而昭文館大學士榮祿大夫,又加號曰“明宗廣教大師”。
思泉亦受“慈濟大師”之號,于昭文館大學士萬山司徒。
蓋當時加號出自朝廷,國師而外更出自達官,抑昭文館。
或謂屬之司徒,即朝官司僧教者乎?
而亨歷充燕京萬壽、山東靈巖教讀,皆著道聲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9—1370 【介紹】: 明浙江上虞人,字一云,號別峰,俗姓王。出家于會稽崇勝寺。精研佛典,持律甚嚴。元仁宗延祐中主蕭山凈土寺,后又主持紹興寶林寺,傳徒甚廣。明太祖洪武二年,被召赴鐘山無遮大會,尋放歸。有《寶林類編》、《天柱稿》。
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解義篇第二之三
釋大同字一云。
別峰其別號也。
越之上虞王氏子。
父友樵母陳氏。
妊師十月父晝坐堂上。
忽見龐眉異僧振錫而入。
父起揖曰。
和尚何來。
曰昆崙山。
竟排闥趨內(nèi)急追。
聞房中兒啼聲。
父笑曰。
吾兒得非再來者乎。
師幼俊爽讀書輒會玄奧。
初習辭章翩翩大有可觀。
于是父以纘承家學屬之。
母獨嘆曰。
是子般若種也。
詎俾纏溺塵勞乎。
遂命入會稽崇勝寺薙發(fā)。
聞春谷法師講清涼宗旨郡之景德。
往依之盡得其傳。
又謁古懷肇公精四法界觀。
因春谷移主寶林。
乃謂師曰。
子之學精且博矣。
恐滯心于粗執(zhí)。
但益多聞縛于知見。
誠非見性之本。
宜潛修而滌之。
庶為吾宗之幸。
于是命出錢塘見晦機熙禪師。
見其揮麈之間師之夙習見聞一時蕩絕。
惟存孤明耿耿自照。
如是者閱六寒暑。
晦機深嘉其志。
又聞天目中峰法道之盛往參。
便有終焉之意。
中峰一日召而勉曰。
賢首一宗日遠而日微矣。
子之器量足以張之。
毋久滯此。
特書偈贊清涼像付以遣之。
師大喜曰。
吾今始知萬法本乎一心。
不識孰為禪又孰為教也。
還寶林復侍春谷且告中峰之意。
谷隨命分座講雜華經(jīng)。
時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簡相與崇獎聲光煥著。
郡守范公某憐春谷臘高。
欲風之讓席。
乃設伊蒲親與師言。
師毅然動容曰。
其所貴乎道者在師弟之分耳。
分明可以垂訓后學。
茍乘其耄而攘其位。
豈人之所為哉。
明公固愛我。
使我陷于名義。
實傷之也。
范不覺避席謝曰。
吾師誠非常人。
豈吾所能知也。
元延祐初出主蕭山凈土寺。
次遷景德。
至元被命住嘉禾之東塔。
隨改寶林。
然寶林本清涼國師肄業(yè)之地。
人咸榮師。
師亦高臥不赴。
于是郡邑交疏延請再至。
始投袂而起。
乃仿終南草堂故事。
辟幽舍招徠俊乂。
故天下學者莫不擔簦躡[尸@憍]集其輪下。
至正初賜佛心慈濟妙辯之號并金襕僧伽衣。
元臣忠介泰不華守越苦旱。
力請師禱。
師爇臂香于玄度塔下雨即大澍。
元季天下大亂寺災。
師奮然謀復新之。
至我太祖高皇帝御極設無遮大會于鐘山。
召師入見武樓。
師時年八十免拜跪。
次日賜宴禁中。
事竣賜內(nèi)庫白金數(shù)鎰并珍物榮其歸。
師生神宇超邁伏犀貫頂。
身修偉玉立而美談吐。
如坐王公貴人有排難教門者。
則法輪滾滾。
理或不直。
雖斧锧在前亦不少挫其氣。
有以危法加之弗少顧。
惟誦華嚴經(jīng)為常課。
而已不移日其人自斃。
師每扶植他宗毫無猜忌。
如斷江恩少林之學者乃薦之主天衣。
天岸濟臺教之徒也。
挽之住圓通。
師游閩。
時古林茂主福建之保寧。
而馭下過嚴。
楚僧無賴者將愬之于公府。
師偶遇旅邸。
乃設豐食從容餉之謂曰。
吾固不識古林。
聞其為禪林名德。
若輩將不利之。
君子以若輩為何如人。
不若且止。
否則恐自罹大咎。
事遂寢。
師性至孝恨蚤喪父。
每至忌日必流涕不已。
養(yǎng)母純至。
非惟順色涼溫而已。
必使心餐道味。
及亡蒸嘗無闕。
且求名儒撰行實樹石于墓側。
師持律甚嚴一缽外無長物。
惟有書史五千馀卷。
洪武二年十二月內(nèi)示微疾。
次年季春十日登座說法。
辭眾歸方丈端坐而化。
世壽八十二。
僧臘六十有五。
阇維徵異甚多。
建塔于竹山。
所著有天柱稿寶林類編各若干卷。
嗣法弟子妙心之大衍皋亭之善現(xiàn)高麗之若蘭景德之仁靜姜山之明善延壽之師顗南塔之國琛福城之大慧景福之性澄妙相之道你法云之道悅凈土之梵翱寶林之日益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字一云。
越之上虞王氏子。
父友樵。
母陳氏。
妊十月。
父晝坐堂上。
忽見龐眉異僧。
振錫而入。
父起揖曰。
和尚何來曰昆崙山。
竟排闥趨內(nèi)。
急追。
聞房中兒啼聲。
父笑曰。
吾兒得非再來者乎。
母嘆曰。
是子般若種也。
命入會稽崇勝寺薙發(fā)。
聞春谷法師。
講清涼宗旨。
往依之。
盡得其傳。
又謁古懷肇公。
精四法界觀。
因春谷移主寶林。
乃謂師曰。
子之學。
精且博矣。
恐滯心于粗執(zhí)。
但益多聞。
縛于知見。
誠非見性之本。
宜潛修而滌之。
于是命出錢塘。
謁晦機熙禪師。
見其揮麈之間。
師之夙習見聞。
一時蕩絕。
惟存孤明。
耿耿自照。
如是者閱六寒暑。
晦機深嘉其志。
又聞天目中峰。
法道之盛。
往參。
便有終焉之意。
中峰一日召而勉曰。
賢首一宗日遠而日微矣。
子之器量。
足以張之。
毋久滯此。
特書偈讀清涼像。
付以遣之。
師大喜曰。
吾今始知萬法本乎一心。
不識孰為禪。
又孰為教也。
還寶林。
復侍春谷。
且告中峰之意。
谷隨命分座。
講雜華經(jīng)。
時宋官徐天祐。
王易簡。
相與崇獎。
聲光煥著。
郡守范公。
憐春谷臘高。
欲風之讓席。
乃設伊蒲。
親與師言。
師毅然動容曰。
其所貴乎道者。
在師弟之分耳。
分明可以垂訓后學。
茍乘其耄。
而攘其位。
豈人之所為哉。
明公固愛我。
使陷于名義。
實傷之也。
范不覺避席謝曰。
吾師誠非常人。
豈吾所能知也。
延祐初。
出主蕭山凈土寺。
次遷景德。
元命住嘉禾之東塔。
隨改寶林。
乃放終南草堂故事。
辟幽舍。
招來俊人。
故天下學者。
莫不擔簦躡屩。
集其輪下。
至正初。
賜佛心慈濟妙辯之號。
并金襕僧伽衣。
元臣泰不華守越苦旱。
力請師禱。
師爇臂香于玄度塔下。
雨即大澍。
至太祖高皇帝御極。
設無遮大會于鐘山。
召師入見武樓。
師時年八十。
免拜跪。
次日賜宴禁中。
事竣。
賜內(nèi)庫白金數(shù)鎰。
并珍物。
榮其歸。
師持律甚嚴。
一缽外無長物。
惟有書史五千馀卷。
洪武二年十二月內(nèi)。
示微疾。
次年年春十日。
登座說法。
辭眾歸方丈。
端坐而化。
世壽八十二。
僧臘六十有五。
阇維徵異甚多建塔于竹山。
所著有天柱稿。
寶林類編。
各若干卷。
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大同。一云其字。號別峰。越之上虞王氏子。世推簪纓之族。父有樵。母陳氏。妊師已十月。父見龐眉僧。振錫而行。問僧來自何所。曰。昆崙山也。竟排闥而入。父急追之。寂然無有也。暨出。聞房中兒啼聲。笑曰。兒豈向來浮屠也。幼極俊爽。覽諸載籍。輒會其玄奧。父授以辭章之訣。握筆翩翩。輒有可觀。遂以纘承家學屬之。母獨嘆曰。是子。般若種也??少缕淅p繞塵勞乎。命舍家入會稽崇勝寺。從僧貴游。已而剃落。受菩薩戒。會春谷講經(jīng)景德師。復往依之。獲受五教儀玄談二書。又謁懷古肇師。受四種法界觀。懷古春谷。皆南山大弟子。深于華嚴之學者也。師天分既高。又加精進之功。凡清涼一家疏章。悉攝其會通。而領其樞要。義趣消融。智光發(fā)現(xiàn)。識者心服之。春谷升主寶林華嚴教院。召師謂曰。子學精且博矣。恐滯于心胸。以成粗執(zhí)。曷從事思惟。修以刬滌之乎。師即出錢塘。見佛智熙禪師。于慧日峰下。舊所記憶者。一切棄絕。唯存孤明。耿耿自炤。如是者。閱六暑寒。佛智嘉其有成。欲縻以上職。不聽而去。俄上天目山。禮普應本禪師。普應見已。期之如佛智。師將久留。普應曰。賢首之宗。日遠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張大之。毋久淹乎此也。為贊清涼像而遣之。師喜曰。吾今始知萬法皆本一心。不識孰為禪那。而孰為教乘。內(nèi)外自此空矣。亟還寶林見春谷。且告之故。春谷曰??梢?。乃命之司賓。尋升上座。當時相從者。皆宏偉之龍象。師為分講雜華玄門。會要統(tǒng)宗。必極其所言。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簡。聞之。相與崇獎莫置。聲光煥著。五尺童子。皆能知其名。郡守范侯某。憐春谷僧臘已高。風之使讓其席。師毅然不答。侯設伊蒲供。延師親與之語。師曰。有是哉。所貴乎道者。在明師弟子之分。垂訓后人。茍乘其耄。而攘其位。豈人之所為乎。明公縱愛我厚。名義不可犯也。侯不覺離席。把師臂曰。別峰誠非常人也。元延祐初。始用薦者。出世蕭山凈土寺。師自念。圭峰以來。累葉相承。其間或絕或續(xù)。系執(zhí)法者之賢否。遂發(fā)弘誓。力持大法。晨講夕演。雖至于勞勚。弗敢少懈。天歷初。朝廷新設廣教都總管府。遴選名山主僧。一歸至公。升師住景德。重紀至元中。行宣政院。遷主嘉禾之東塔。師不赴。時宰臣領院事。乃改寶林。寶林清涼肄業(yè)之地。人咸為師榮。師固守謙退。遲回不上。州牧。邑尹。山林友社。交疏延請。亦不允。至第二疏。始投袂而起。仿終南山草堂故事。建高齋。辟幽舍。招徠俊乂。浙水東西。莫不擔簦躡屩。爭集輪下。師竭忱開授。比景德為尤勤。法席之盛。不減東山。時至正初。順帝。御宣文閣。近臣。有以師之道行聞者。帝嘉之。特賜金襕伽黎衣。帝師大寶法王。亦俾以六字師號。隱然作鎮(zhèn)江南。宗門恒倚之為重。狀元忠介公泰不華守越。病旱無以禳。僉謂。非師不可。師為爇香臂上。以請雨。即澍。師蒞事一紀馀。以疾固辭。堅臥崇福庵中。而時事日棘。師因退處瞻博迦室。年垂乃八十矣?;拭饔鶚O。四海更化。設無遮大會于鐘山。名浮屠咸應詔集闕下。入見于武樓。獨免師拜跽之禮。命善世院護視之。次日復召。賜食禁中。及還復有白金之賜。洪武二年冬十二月。得疾久不瘳??谡嫁o眾語。端坐而蛻。寔三年春三月十日也。世壽八十一。僧臘六十五。越七日。遵治命就城南竹山。準法阇維。收馀燼瘞焉。其嗣法分布列剎者。則妙心大衍。臬亭善現(xiàn)。高麗若蘭。景德仁靜。姜山明善。延壽師顗。南塔國琛。福城大慧。景福性澄。妙相道稱。法云道悅。小寶□日益。凈土梵翱也。師神宇超邁。伏犀插腦。長身而玉立。美談吐。遇王公貴人輕重教門者。發(fā)論兗兗弗休。其挺己衛(wèi)道。理或不直。雖斧锧在前。不少挫其氣。中歲稍涉魔事。至中之以危法。師不顧。下帷卻掃。日味華嚴。其人一旦自斃。然其游心文。翰賓接賢。公卿燕饗贐遺。唯恐不盡其意。永康胡公長孺。吳興趙文敏公孟頫。巴西鄧文肅公文原。長沙歐陽文公玄烏。傷黃文獻公溍武。威余忠宜公闕。咸樂與師交。函詩往來。無虛歲。晚歲與安陽韓莊節(jié)公性。李著作孝光。唱酬于水光山色間。尤極其情趣。扶植他宗。無塵毛猜忌。聞其賢也。斂衽不暇。斷江恩師少林學也。薦之主天衣。天岸濟師臺衡教也。挽之尸圓通。至于甄別人品。摩厲后進。三宗屢得其人。古林茂師之主保寧。馭下過嚴。楚僧無賴者數(shù)人。將愬之于公府。師偶遇于旅邸。設豐食食之。從容謂曰。吾雖不識古林。聞其為禪林名德。子等將不利之。君子以為何如人。不如且已。否則恐罹大咎也。眾沉吟良久?;琢邪荻ァJ滤鞂?。師性至孝。自恨蚤喪父。養(yǎng)母純至。及亡。春秋祭禮無闕。且請名臣書父母群行。樹碑于墓。生平無躁進意。高麗沈王。遣參軍洪瀹。施大藏經(jīng)于二浙。瀹自負通內(nèi)外典。不復下人。入越見師。茫然如有失。力言于王。邀公游燕都。將振拔之。過吳。辭以疾而還。持律甚嚴。不敢違越。撫世酬物。終始如一。不以久近為礙。而散其誠。逮革代之后。囊無一錢。唯存書史五千卷。盡散其徒之能文者。著述頗多。未脫稿。輒為人持去。其外集曰天柱稿。錄師自制詩文。曰寶林編。額聚古今人。為寺所作者也。嗚呼。賢首之宗。不振久矣。凜乎若九鼎一絲之懸。師獨能撐支震耀。使孤宗。植立于十馀傳之后。凡五十年。非賢者。其能致是乎。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大同,字一云,亦字別峰,上虞王氏子。
父友樵,母陳氏,妊十月,父晝坐堂上,忽見龐眉異僧振錫而入,父起揖曰:“和尚何來?
”曰:“昆崙山。
”竟排闥趨內(nèi)急追,聞房中兒啼聲,父笑曰:“吾兒,得非再來者乎?
”同幼俊爽,讀書輒會玄奧,初習辭章,翩翩大有可觀。
于是,父以纘承家學屬之。
母獨嘆曰:“是子般若種也,詎俾纏溺塵勞乎!
”遂命入會稽崇勝寺薙發(fā)。
聞春谷講清涼宗旨于景德寺,往依之,盡得其傳。
又謁古懷肇,精四法界觀。
會春谷移主寶林,乃謂同曰:“子之學精且博矣,恐滯心于粗執(zhí),但益多聞,縛于知見,誠非見性之本,宜潛修而滌之,庶為吾宗之幸。
”于是命出錢塘,見晦機熙禪師,見其揮塵之間,同之夙習見聞一時蕩絕,惟存孤明,耿耿自照,如是者閱六寒暑,晦機深嘉其志。
又聞天目中峰法道之盛,往參便有終焉之意。
中峰一日召而勉曰:“賢首一宗日遠而日微矣,子之器量足以張之,毋久滯此。
”特書偈贊清涼像,付以遣之。
同大喜曰:“吾今始知萬法本乎一心,不識孰為禪,又孰為教也。
”還寶林,復侍春谷,且告中峰之意,谷隨命分座,講《雜華經(jīng)》。
時宋故官徐天祐、王易簡相與崇獎,聲光煥著。
郡守范公憐春谷臘高,欲風之讓席,乃設伊蒲,親與同言,同毅然動容曰:“其所貴乎道者,在師弟之分耳,分明可以垂訓后學,茍乘其耄而攘其位,豈人之所為哉!
明公固愛我,使我陷于名,義實傷之也。
”范不覺避席,謝曰:“吾師誠非常人,豈吾所能知耶。
”元延祐初,出主蕭山凈土寺,次遷景德。
至元,被命住嘉禾之東塔,尋改寶林,然寶林本清涼國師肄業(yè)之地,人咸榮之,同殊高臥不赴,于是郡邑交疏,延請再至,始投袂而起,乃仿終南草堂故事,辟幽舍招徠俊人,故天下學者莫不擔簦躡屩,集其輪下。
至正初,賜“佛心慈濟妙辯”之號,并金襕僧伽衣。
元忠介泰不華守越苦旱,力請同禱。
同爇臂香于玄度塔下,雨即大澍。
元季天下大亂,寺災,同奮然謀復新之。
大明龍興,太祖御極,設無遮大會于鐘山,召同入見武樓,時年八十,次日賜宴禁中,事竣,賜內(nèi)庫白金數(shù)鎰并珍物榮其歸。
同神宇超邁,狀甚修偉,玉立亭亭,而美談吐。
如坐王公貴人有排難教門者,則法輪滾滾,理或不直,雖斧锧在前,亦不少挫其氣,有以危法加之,弗少顧,惟誦《華嚴經(jīng)》為常課而已,不移日,其人自斃。
同每扶植他宗,毫無猜忌,如繼江恩,少林之學者,乃薦之主天衣。
天岸濟,臺教之徒也,挽之住圓通。
同游閩時,古林茂主福建之保寧,而馭下過嚴,楚僧無賴者將愬之于公府,同偶遇旅邸,乃設豐食餉之,從容謂曰:“吾固不識古林,聞其為禪林名德,若輩將不利之,君子以若輩為何如人?
不若且止,否則恐自罹大咎。
”事遂寢。
同性至孝,恨蚤喪父,每至忌日,必流涕不已。
養(yǎng)母純至,非惟順色涼溫,而必使心餐道味。
同持律甚嚴,一缽外無長物,惟有書史五千馀卷。
洪武二年十二月示微疾,明年季春,十日登坐,說法辭眾,端坐而化,世壽八十二,僧臘六十有五。
阇維徵異甚多,建塔于竹山。
所著有《天柱稿》、《寶林類編》各若干卷。
弟子妙心大衍、皋亭善現(xiàn)、高麗若蘭、景德仁靜、姜山明善、延壽師顗、南塔國琛、福城大慧、景福性澄、妙相道你、法云道悅、凈土梵翱、寶林日益,十三人俱繼其法,化亦弘矣。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守貴。字無用。別號水庵。婺之甄氏子。其家業(yè)于耕樵。每使之行馌田間。師志弗樂。乃同鄉(xiāng)童子。從師學詩書。年十八。入里之康侯山。為僧所事叢脞。師又弗樂。棄之往浙水西。日以問道為事。適千巖長公??`禪于龍華。往拜之。授以向上一機。冥參默究?;腥粲兴酢}埲A與天龍院鄰。天龍沙門平大道。務起廢。之挽千巖主之。及千巖走烏傷。復與之俱。山有廢剎。曰圣壽。千巖新之。命師領其徒。至正丙戌。還天龍。復往參中峰本公。斷崖義公。梁山寬公。其反覆叩答。不異見千巖時。既而退居嘉興。建庵為逸老計。忽一夜。夢大道來別曰。吾已棄人間世矣。師大驚。急拿舟往視之。大道果告寂。因名所居庵。為應夢。師自是復主天龍。天龍素無恒產(chǎn)。募齋民二千家。每臨食時。輒取一小甌。聚之養(yǎng)四眾。凡大道未竟之業(yè)。師殫志畢慮。為造僧室與演法堂。堂上為閣。以安吳越錢氏所造大悲尊像。又買并寺之地。以為蔬畦。而寺制所有者。小大咸飾。隱然如大伽藍矣。辛丑八月。作偈一首。副以高麗凈瓶。寄別行省丞相達識公。明日沐浴。索筆書頌曰。一蝸臭殼。內(nèi)外穢惡。撒手便行。虛空振鐸。天龍一指今猶昨。擲筆而化。世壽七十有二。丞相加嘆。遣官為具后事。奉全身塔于西岡。師平生不畜長物。寒暑唯一布衣。戒行甚峻。常落一齒。左右櫝藏之。中生舍利。五色燁然。日見增長云。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七
釋守貴,字無用,別字水庵,姓甄氏,浦江人也。
父力農(nóng)業(yè),日事耕樵,嘗使貴行馌田間,志頗不樂,乃同里中童子入鄉(xiāng)塾讀書。
元至治癸亥,年十八矣,趨邑中康侯山習浮圖法,群僧各分檀越家,值其齋會,輒持鼓螺應之,貴又弗樂也。
泰定乙丑,乃翩然往浙水西,日以問道為事。
適千巖長縛禪于龍華山寺,貴往叩之,授以向上一機,冥參默究,時有所契。
龍華與天龍院鄰,天龍沙門大道平,方務起廢,力挽千巖主之。
丁卯春正月,笑隱? 言:“千巖行業(yè)于行宣政院,將俾出世住大禪坊。
”千巖竟遁逃,不見使者。
久之,夜渡濤江,東走烏傷伏龍山,貴復與之俱。
山有廢剎,千巖為一新之,遂命貴領其徒。
至正丙戌,復還天龍,往參中峰本、斷嚴義、梁山寬,反覆叩答,不異千巖。
退而太息曰:“千江雖殊,明月則一。
吾今后無疑矣。
”戊子之夏,退居嘉興,建庵為佚老。
庚寅秋七月十日,夢大道來別,曰:“吾已棄人間世矣。
”貴大驚,急棹舟往視之,大道果告寂,因名所居庵為“應夢”,黃文獻公為記其事云。
自是復住持天龍,其寺素無恒產(chǎn),募齋民二千家,每臨食輒取一小甌,聚之養(yǎng)四眾。
大道既建大殿三門兩序,及造佛菩薩阿羅漢諸像,貴繼其后,殫志畢慮,增設僧室及演法堂,堂上為閣,以安吳越錢氏所造大悲尊象。
又購寺側地以為蔬畦,而寺制所有者大小咸備,鐘魚響應,經(jīng)唄兼舉,隱然如大伽藍。
辛丑八月二十日,作偈一首,副以高麗凈瓶,寄別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穆爾。
明日命浴,索筆書曰:“一蝸臭殼,內(nèi)外穢惡。
撒手便行,虛空振鐸。
天龍一指今猶昨。
”擲筆而化,丞相聞之,大加嘆異。
弟子善法,為造慈濟塔院于天龍西岡,奉靈骨藏焉。
貴平生不蓄長物,寒暑唯一布衣,戒行甚峻。
嘗落一齒,其左右櫝藏,中生舍利羅,五色燁然,日見增長。
世壽七十有二,僧臘五十又四。
貴與宋文憲濂同鄉(xiāng)里,濂與千巖交最密,故于貴之行業(yè)知之甚悉,因銘其塔。
其詞曰:“伏龍之山,懸?guī)r千尺。
誰陟其巔,奮身一擲?
軀命既絕,萬緣頓息。
絕后復生,真體軒兀。
如摩尼珠,其光五色。
照耀東南,不落名跡。
天龍一指,斯為獨得。
無用之用,動而常寂。
化為樓閣,莊嚴凈域。
茍以為是,涉乎相執(zhí)。
以空為楮,以無為筆。
焯德示后,用垂千億?!?div id="1axyvxi"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635_1_40_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