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能持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66—1430 【介紹】: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
洪武二十三年舉人。
入太學,擢戶部主事。
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松治水事。
布衣徒步,日夜經(jīng)劃。
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
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系獄。
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
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
宣宗即位后,以舊輔益親重。
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
宣德五年,卒官。
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nèi)預機務(wù),為政能持大體。
卒謚忠靖。
有《夏忠靖公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維哲,湖廣人。永樂中,官尚書,謚忠靖。
明詩紀事·乙簽·卷四
原吉字維哲,湘陰人。以鄉(xiāng)薦入太學,授戶部主事,坐事系獄。仁宗立,復官,進少保,兼太子少傅。宣德五年卒,贈太師,謚忠靖。有集六卷。 (《四庫總目》:原吉以政事著,不以文章著,然致用之言,疏通暢達,猶有醇實之遺風。 田按:忠靖詩愨質(zhì)有味?!吨I饑烏》云:「饑烏來屋頭,軒然振雙翼。啞啞向我啼,其意欲得食。我行顧我廚,馀??頗云積。足可療烏饑,盡與非所惜。緣以目前人,困乏動千億。況此所馀??,粒粒出民力。我食尚懷愧,飼烏寧不惕。饑鳥勿此啼,山林有榛栗。」藹然德入之言也。
張琦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琦(14世紀—15世紀),字淑潤,山西太原府盂縣人。
張琦是永樂十八年(1420年)舉人,二十二年(1424年)成進士,獲授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清理當?shù)匦酞z;轉(zhuǎn)任交趾道監(jiān)察御史出按越南,彈劾多名官員,三年后還朝,上奏越南所見便利事稱旨。
之后他改任山東道御史,剛直敢言又能持大體,曾說:「御史雖然負責糾察,但如果推求細故,羅織無辜,就不是朝廷設(shè)官的本意。
」外任江西按察司僉事,擢官工部右侍郎,改左副都御史到江南審錄,船只到達河西時患病,朝廷命令他歸鄉(xiāng)就醫(yī),死后獲賜祭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6—1528 【介紹】: 明湖廣武昌人,字汝礪,號西軒。成化八年進士。除婺源知縣,擢南京御史。弘治初出按浙江,尋遷山西副使,歷云南左布政使。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擊破普安女土司米魯兵。召為南京戶部右侍郎。正德初總督兩廣軍務(wù),鎮(zhèn)壓柳州所屬馬平、洛容僮族反抗。召為左都御史。六年,總制軍務(wù),鎮(zhèn)壓江西東鄉(xiāng)王鈺五、姚源汪澄二、華林羅光權(quán)等變亂,調(diào)廣西狼土兵作戰(zhàn),俘殺甚眾。但謠云“土賊猶可,土兵殺我”。而義軍亦敗后再起。言官交章劾之,乃召還,掌都察院事。世宗立,請老歸卒。
維基
陳金(1446年—1528年),字汝礪,號西軒,祖籍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德安府應(yīng)城縣(今湖北省應(yīng)城市),出生于武昌府,官至右都御史、南京戶部尚書。
陳金出身于官宦之家。
成化八年,陳金登進士,授婺源知縣,擢南京監(jiān)察御史。
弘治初年,出按察浙江,借災異之機彈劾文武大僚十九人,其中侍郎丁永中、南京大理卿吳道宏、南寧伯毛文等多罷去。
之后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歷任云南左布政使,討伐平竹子箐苗族民變。
弘治十三年,拜為右副都御史,巡撫云南等地。
奉詔發(fā)緬甸、干崖、隴川、南甸諸部兵,平定孟養(yǎng)酋思祿與孟密酋思揲等叛變,隨后攻破貴州米魯?shù)扰炎儯瑫x升為南京戶部右侍郎。
正德元年,給事中周璽等彈劾陳金不稱職,明武宗不予追問。
陳金以母老乞求歸鄉(xiāng),不予批準。
之后以右副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
當時內(nèi)臣韋霦等建議,請求輸兩廣各司所貯銀于京師。
陳金上疏稱不可,詔留二十余萬。
當時,馬平、洛容僮族民變猖狂,陳金率領(lǐng)總兵官毛銳發(fā)兵十三萬征討,俘虜斬獲七千馀人,晉升為左都御史。
陳金認為苗民喜愛魚鹽,可以用其為計約束。
于是命百姓與苗民互市,改峽名為永通。
然而,苗民性貪而黠,最初表面接受約束,但不久仍然殺掠不止。
潯州人紛紛稱陳金失計。
正德三年,升任南京戶部尚書。
次年冬,召為左都御史,但因母喪歸養(yǎng)。
正德六年,江西盜亂爆發(fā)。
武宗命陳金擔任故官,總制軍務(wù)。
南畿、浙江、福建、廣東、湖廣文武將吏均歸其節(jié)制,許其便宜從事,都指揮以下不聽命者均可施刑斬殺。
當時,撫州有東鄉(xiāng)賊王鈺五、徐仰三、傅杰一、揭端三等;南昌則有姚源賊汪澄二、王浩八、殷勇十、洪瑞七等;瑞州則華林賊羅光權(quán)、陳福一等;而贛州大帽山賊何積欽等又起。
官軍累年無法攻克,陳金認為其屬郡兵不足用,奏請調(diào)用廣西狼兵。
次年二月,連續(xù)攻克東鄉(xiāng)、姚源、華林、大帽山等,半年之內(nèi),剿賊幾盡。
隨后請在東鄉(xiāng)立縣,并成立萬年縣,招降百姓。
隨后加太子少保,蔭子錦衣世百戶。
陳金屢次攻破賊寨,但所用士兵均貪殘嗜殺,其,剽掠甚至超過叛軍。
百姓民謠稱「土賊猶可,土兵殺我。
」陳金雖然知百姓之患,但卻仰賴土兵,于是不禁止。
他又不能持廉,軍資頗私入。
所以雖然功勞很多,百姓仍然深怨他。
后因攻打姚源賊時,作戰(zhàn)失策,被給事中黎奭及兩京言官彈劾,于是被召回,改以俞諫繼任,陳金遂請終喪去。
正德十年,再次起用擔任兩廣總督。
當時府江賊王公珣叛亂,陳金集諸道兵偕總兵官郭勛等分六路討伐平定。
后加少保、太子太保。
正德十二年,許可佛朗機人進入廣州,不久命令驅(qū)逐該批人物。
正德十四年,掌都察院事。
明世宗即位后,請老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5—? 【介紹】: 明江西泰和人,寓居上元,字子文,號印岡。弘治九年進士。出知兗州,被劾改知鎮(zhèn)遠,又忤巡方,再移知石阡。致仕歸卒。有《延休堂漫錄》。
明詩紀事·丁簽·卷七
鳳字子文,一字汝文,吉安泰和人,南京水軍右衛(wèi)籍。
弘治丙辰進士,除興化推官。
遷南監(jiān)察御史,出為兗州知府,改鎮(zhèn)遠,再改石阡。
有《簡齋家藏集》十卷。
田按:子文守兗州,武宗南巡,自車馬糗糒之外,一無所供。
監(jiān)司問以佃游之備、近幸之餉,曰:「非守所宜職。
」以不勝繁劇,改簡為吾黔鎮(zhèn)遠知府。
再忤御史,改石阡,請老。
自號簡翁,博雅好古,蓄法書名畫、金石遺刻多至千卷,所居在天印山下,又自號印岡。
顧東橋贈詩云:「道人筑室天印下,丘壑重重到茅舍。
謝墅花驕羅綺春,秦淮舟泛星河夜。
」紀其事也。
家藏集》僅有鈔本,流傳甚少,故選家多不之及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南鄢陵人,號春岡。
正德十二年進士。
授寧國推官,攝蕪湖縣事,累官刑部尚書。
能持法治獄,終以雪冤獄事坐黜。
有《春岡集》、《省臺集》。
維基
劉讱(1483年—1559年),字思存,號春岡,河南開封府鄢陵縣人,同進士出身。刑部尚書劉璟之子。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河南鄉(xiāng)試第四十六名舉人,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三百二十五名,三甲第三十六名進士。吏部觀政,授寧國府推官,兼知蕪湖縣事。明武宗南巡時,朝中權(quán)貴索賄不成,于是逮捕其下詔獄。明世宗即位后,恢復原職,升監(jiān)察御史,遷南京通政使司參議。嘉靖十八年(1539年)任大理寺左少卿。二十年(1541年)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任大理寺卿。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升刑部右侍郎,同年七月升刑部左侍郎。二十六年(1547年)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二十七年(1548年)任南京工部尚書。二十八年(1549年)改南京刑部尚書,同年改北京刑部尚書。當時河南巡撫胡纘宗嘗以事笞陽陽武縣知縣王聯(lián),王聯(lián)亦被按御史陶欽夔劾罷。王聯(lián)為人歹毒,曾經(jīng)毆打其生父王良,當論死,王良請出獄,此后又因殺人事連坐,求解不得。其知世宗喜歡密告,于是誣陷胡纘宗有迎駕詩「穆王八駿」等詞,并命子詐為常朝官,入闕門訟冤。其所不喜歡的人,包括副都御史劉隅,給事中鮑道明,御史胡植、馮章、張洽,參議朱鴻漸,知府項喬、賈應(yīng)春等一百一十人,悉數(shù)誣陷。世宗大怒,逮捕胡纘宗等人下獄,并命劉讱會同法司嚴加訊問。劉讱得到王聯(lián)之子的誣告,坐王聯(lián)死罪,其子詐冒朝官律斬,而為胡纘宗等乞求寬恕。世宗雖然奏準王聯(lián)父子死罪,但心里仍然討厭胡纘宗,下禮部都察院參議。嚴嵩為之和解,革令胡纘宗撤職,杖刑四十。劉讱亦因此除名,法司正貳官員均停半年俸祿,郎官承問者下詔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3 【介紹】: 明順天府通州人,一說陜西臨潼人,字道甫。萬歷二年進士。二十七年,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在任十數(shù)年,以裁抑礦稅使,議罷礦稅,得民心,累官至戶部尚書。時顧憲成講學東林,與之深相結(jié)交。三十八年,朝中有人建議外僚入閣,意在三才,引起朝臣爭論,形成黨爭。次年引退家居。四十三年,被誣盜皇木造私宅,落職為民。天啟三年,起為南京戶部尚書,未就卒。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道夫,臨潼人。萬歷甲戌進士,除戶部主事歷官右僉都御史拜戶部尚書有雙鶴軒鷦鷯軒二集
維基
李三才(?
—1624年),字道甫,號修吾。
陜西臨潼人,順天府通州籍(今北京市通州區(qū)),,明朝官員,東林黨領(lǐng)導人之一,李三才性不能持廉,好用機權(quán),然揮霍有大略,結(jié)交遍天下,且推轂他的都是一時名臣,因而世人仍以李三才為賢臣,明史則稱其「英遇豪俊,傾動士大夫,皆負重名」。
李三才世代為武功右衛(wèi)的軍官,移家至順天府通州的張家灣(今北京市通州區(qū)東南)。
順天府鄉(xiāng)試中式第一百零二名舉人。
萬歷二年(1574年)成進士。
曾官戶部主事,歷郎中。
與南樂魏允貞、長垣李化龍以經(jīng)濟國家,相互期許。
不久因上疏支持魏允貞,謫山東東昌府推官。
遷南京禮部郎中,再出為山東僉事,遷河南參議,進副使。
擢南京通政司右參議,召為大理寺少卿。
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擔任漕運總督,巡撫鳳陽諸府。
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三才憤而辭職。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削籍。
天啟元年(1621年)后金可汗努爾哈赤攻占遼陽,御史房可壯請起用三才為遼東經(jīng)略,遭反對作罷。
天啟三年(1623年)起為南京戶部尚書,未赴任卒。
及魏忠賢秉政,其黨御史石三畏追劾三才,詔削其籍,褫奪封誥。
崇禎初年(1628年)復贈官。
王永吉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王永吉,字曼修,無錫人。壬戌進士,除定興知縣。
維基
王永吉,字曼修,號忠紉(中讱),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治詩經(jīng),行一,辛丑年正月二十六日生。
天啟元年(1612年)中式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六十三名,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三甲四十一名進士,八月除定興縣知縣。
奉圣夫人客氏家定興,徒屬橫鄉(xiāng)邑,永吉持法無撓屈。
客有喪,監(jiān)司以下奔走鼎沸,永吉獨不往,終永吉任,其家無敢恣逞者,遷南京禮部主事。
崇禎初,大奸既殛,馀孽未除者稍稍起,陰排眾正。
永吉抗疏,劾吏部尚書王永光,言永光以剩奸為護法,始膽寒搖尾,附公論以求容。
既根固,張牙持言路以樹敵。
疏上,有旨罰俸已,出知福州府。
有關(guān)節(jié)事露,舉人鄭某力能持上官,而所夤緣分考某官者,永吉同年也,已內(nèi)召將行。
而永吉至,要路書囑填委,永吉悉置不啟。
及對薄,厲聲詰責,鄭不覺股栗自承,獄具,并罪推官,而上官恚不可解,于是永吉受事二十七日而去。
久之,以黃道周薦,復起福州,謁巡方御史,意不能自下,甫匝月投劾歸。
再起金華府,不赴。
鼎革后,不復見一人,獨身徙東郊廢圃中,委頓自苦,數(shù)年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安徽涇縣人,字然乙,號星閣。
乾隆元年進士,授編修。
遷御史,劾言捐例之害等,能持大體。
后以耳疾去官。
曾從方苞學古文。
有《讀左管窺》、《漱芳居士詩文集》。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四
趙青藜,字然乙,涇縣人。乾隆丙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御史。有《漱芳居集》。
滄海遺珠
趙青藜,字然乙,號星閣。安徽涇縣人。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進士,選庶常,授編修,改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補山東道,歷官有直聲。性喜游,往來黃山、白岳間,歌詠自適。詩宗昌黎,尤長史學。著有《漱芳居詩文集》、《讀左管窺》、《星閣史論》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75—1849 【介紹】: 清福建長樂人,字閎中,一字茝林,晚年自號退庵。
嘉慶七年進士,改禮部主事,官至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
洞悉江蘇地方利弊,用人理財,能持大體。
鴉片戰(zhàn)爭時,曾駐兵上海,旋以病開缺。
有《經(jīng)塵》、《夏小正通釋》、《歸田瑣記》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一七
梁章鉅,字閎中,一字茝林,福建長樂人。嘉慶壬戌進士,官至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有《藤花吟館詩鈔》。
全臺詩
梁章鉅(1775~1849),字閎中,又字茞林,一作茞鄰,號退庵,又號古瓦研齋。福建長樂人。清嘉慶七年(1802)進士。歷任湖北荊州知府,江南淮海道,江蘇、山東、江西按察使,江蘇、甘肅布政使。道光十六年(1836)任廣西巡撫。鴉片戰(zhàn)爭期間,曾率兵駐守梧州防堵英軍侵略。二十一年(1841)改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平生縱覽群籍,精研金石之學,勤于著述,為清代各省督撫中著述最多者。計有《浪跡叢談》、《論語集注旁證》、《孟子集注旁證》、《歸田瑣記》、《南省公馀錄》、《退庵隨筆》、《楹聯(lián)叢話》等七十馀種〖參考劉德成、周羨穎主編《福建名人辭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健! ×赫骡犛诘拦饽觊g,作有題徐慶超都督春波洗硯圖二首,見連橫《臺灣詩乘》,今據(jù)以校錄。(吳福助撰)
詞學圖錄
梁章鉅(1775-1849),字茝中、閎林,號茝鄰、退庵。祖籍長樂,后遷居福州。二十歲中舉人,二十八歲成進士。嘉慶十年(1805)開始任禮部主事,嘉慶二十一年(1816)考選軍機京章。道光元年(1821)升為禮部員外郎,任大清通禮館、內(nèi)廷方略館編修。后歷任湖北荊州知府、江南淮海河務(wù)兵備道,以及江蘇、山東、江西按察使,江蘇、甘肅、直隸布政使。鴉片戰(zhàn)爭期間,任廣西、江蘇巡撫,一度兼署兩江總督,不久以疾告歸,居福州黃巷黃樓。壯年于嘉慶年間在京曾加入宣南詩社。晚年子恭辰迎養(yǎng)于溫州官署。著述甚豐,有《樞垣紀略》、《退庵隨筆》、《文選旁證》、《歸田瑣記》、《浪跡叢談》、《退庵詩存》、《退庵隨筆》、《文選旁證》《楹聯(lián)叢話》、《楹聯(lián)續(xù)話》、《楹聯(lián)三話》、《巧對錄》等七十余種刊行于世。子恭辰隨父游學二十年,官至溫州知府,編撰《楹聯(lián)四話》和《巧對續(xù)錄》。
黃鶴樓志·人物篇
梁章鉅(1775~1849) 清代官員、學者。字閎中,又字茝林,號茝鄰,晚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縣,生于福州。嘉慶七年(1802)進士,歷任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署理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等職。曾積極配合林則徐嚴禁鴉片,是堅定的抗英禁煙派人物,也是第一個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為首務(wù)”的督撫。著述豐富,共著詩文近70種,為楹聯(lián)學開山之祖。自云“余官湖北時,嘗三度登黃鶴樓”。在其所著《楹聯(lián)叢話》中記載了內(nèi)閣學士翁方綱、湖北巡撫錢楷、直隸參政魯之裕、署陜甘總督薩迎阿、侍讀學士余本敦、吏部尚書朱士彥、湖廣總督畢沅等官員、名士撰寫黃鶴樓楹聯(lián)的事跡掌故。
維基
梁章鉅(1775年—1849年),字閎中,又字茝林,號茝鄰,晚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縣,生于福州。學者。梁章鉅幼時穎悟,九歲能詩,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舉,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嘉慶十年(1805年),任禮部主事。嘉慶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浦南書院講席,次年,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經(jīng)考選任軍機章京。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升淮海河務(wù)兵備道,調(diào)署江蘇按察使。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盤運漕糧總局,任山東按察使。次年,調(diào)任江蘇布政使。在江蘇任職八年,曾四次代理巡撫,政績斐然。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淮大水災,他率屬捐廉募款。同年,修復練湖牌壩,籌款興修孟瀆、得勝、澡港三河水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奏請回福州養(yǎng)病。道光十五年(1835年),奉召入京,授甘肅布政使。次年,升廣西巡撫兼署學政。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張重治鴉片囤販之地,強調(diào)“行法必自官始”,并積極配合林則徐嚴令梧州、潯州官員捉拿煙販,采取10家連保法,杜絕復種罌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親自帶兵防守梧州,并增兵潯州、南寧,運送大炮支援廣州防務(wù)。曾上疏抨擊琦善在廣東“開門揖盜”,歌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第一個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為首務(wù)”。同年,調(diào)任江蘇巡撫,帶兵到上海會同江南提督陳化成部署抗英,組織寶山、上海、川沙、太倉、南匯、嘉定等地興辦團練,嚴密設(shè)防,使英軍未敢妄動。同年八月,署理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十一月病發(fā),專折奏請開缺調(diào)理。先后寓居揚州、浦城、溫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89—1862 【介紹】: 清浙江定海人,字薇香。
道光歲貢生。
治《》、《春秋》,而尤長于《》,著《論語后案》,能持漢宋之平。
曾為大吏幕賓,作《御外寇議》,曰:“不從此言,數(shù)年后必有大寇。
”其后果驗。
另有《周季敘略》《儆居集》(包括《經(jīng)說》、《史說》、《讀通考》、《讀子集》、《雜著》)。
晚晴簃詩匯·卷一二三
黃式三,字薇香,定海人。貢生。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