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真澧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鎮(zhèn)澄。
字月川。
別號空印。
金臺宛平李氏子。
幼聰慧弗群。
十五禮西山廣應(yīng)寺引公為師。
得度為沙彌。
登壇受具。
一江澧西峰深守庵中諸大法師。
弘教于大都。
師親依輪下。
參窮性相宗旨。
靡不該練。
尤醉心華嚴(yán)圓頓法門。
如是者十馀年。
復(fù)從小山笑巖二老。
究西來密意。
殊有會焉。
自是聲光動遠近。
后學(xué)仰而歸之。
妙峰舉無遮會于五臺。
師首其眾。
罷會。
居紫霞蘭若。
面迫冷壁者三年。
適塔院主人。
請修清涼傳。
隨以法席。
延致四方。
學(xué)士大集。
至室無所容。
尋與友人雪峰。
創(chuàng)獅子窟。
建萬佛琉璃塔。
遂成一大叢林。
日繞數(shù)千指。
演大華嚴(yán)。
寒巖冰雪中。
儼然金剛窟對談也。
時兩宮興福。
尤注意臺山。
聞師雅重之。
特賜龍藏。
尋延師入京。
館于千佛慈因二寺。
講大乘諸經(jīng)。
賜賚隆厚。
奉旨馳驛還山。
開古竹林居之。
有終焉意。
復(fù)修古南臺。
南臺竹林。
皆文殊現(xiàn)身處。
久廢。
得師而復(fù)興。
圣賢之跡隱顯在人也。
師自是疲于津梁。
謝遣諸弟子。
默然兀坐。
一切無預(yù)于懷。
眾固請說法。
師曰。
學(xué)者以究心為要。
多說何為。
爾曹勉之。
吾將行矣。
中夜端坐而逝。
時萬歷丁巳六月也。
師安重寡言笑。
律身至嚴(yán)。
御眾甚寬。
說法三十馀年。
處廣眾若無人。
不受飲食。
雖天廚薦至。
而粗糲自如。
居恒專注理觀。
安坐如山。
物莫之動。
度生衛(wèi)法之心。
至老彌篤。
故出師之門者。
皆凝厚之士。
諸方取法焉。
其于講演。
提綱挈要。
時出新義。
北方法席之盛。
稽之前輩。
無出師右者。
著述。
有楞嚴(yán)正觀金剛正眼般若照真論因明起信攝論永嘉集諸解。
皆盛行于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九
釋超海,字四航,福巖僧也,傳臨濟三十三世。
福巖與崇福本同宗派。
康熙丙申,里人吳岐生、吳道深親詣石門,敦請至再,海始應(yīng)命,飛錫翩翩,惠然戾止。
雖喬木陰濃,新綠可愛,而棟宇傾頹,規(guī)制狹小。
海有道聲,徒侶朋來,累千馀指,室不能容。
于是宏構(gòu)禪堂,創(chuàng)大悲閣,重葺殿房、丈室、廚庫,以次興修,六載告成。
壬寅六月,翛然引退,旋主馀杭龍泉。
雍正乙巳,士眾同詞請歸崇福。
以雍正戊申四月朔日示寂,世壽六十有七,塔于院西南清宮港傍。
有《語錄》一卷,為侍者普兢所編,皆海主石門福巖,馀杭龍泉及崇福時法語。
海雖明禪宗,而接眾論道,以凈律為先,可謂不忘本矣。
寺創(chuàng)于宋,燬于元,建于明永樂,至清初荒廢已甚,佛像沒于草中,海為中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