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崇業(yè)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僧文瓚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
晉陽人,俗姓張。
幼出家于并州崇福寺。
學(xué)該群籍,詔為翻譯,并為河南佛授記寺兼京兆安國、荷恩、崇福等寺大德。
晚住京兆荷恩寺。
好修福事,設(shè)無遮會。
年六十余,卒于本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張氏晉陽人。幼依并州崇福寺薙落。學(xué)該群籍。教洽三乘。至若金版玉繩之錄。龍韜象緯之文。莫不探循源委。采擢本枝?;?qū)⒎髸惩^頁P黃閣。則福周蕃壤。恩被海隅。詔充翻譯。兼佛授記安國荷恩崇福等寺大德。平生共設(shè)無遮大齋一百會。每遇齋。則陰云開霽。凍雪生春。其至誠所感。有如此者。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文瓚。
姓張氏。
晉陽人也。
天姿整恪。
幼事師于并州崇福寺。
學(xué)該群籍控帶三乘。
至若金版銀繩之箓。
龍韜象秘之文。
罔不耰耘情田波濤口海。
宣暢皇化對揚天休。
一皆悅服。
詔為翻譯并河南佛授記寺兼京兆安國荷恩崇福等寺大德。
好修福事。
設(shè)無遮一百會。
凡圣混淆一皆等施。
縱風(fēng)云連起及至齋日必晴明晏然。
感動人祇福無唐設(shè)。
春秋六十馀。
卒于本院。
境內(nèi)苦霧如泣。
數(shù)日不解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36—727 【介紹】: 唐僧。會稽人,俗姓孔。曾祖、祖父均仕南朝陳為高官。十二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傳說曾刺血寫經(jīng)六百卷,為數(shù)千人授戒。武周長安四年,奉敕往歧州無憂王寺迎舍利。中宗景龍二年,延入內(nèi)道場講經(jīng),又于乾陵宮為內(nèi)尼授戒,講四分律。后睿宗請為菩薩戒師。弟子有道岸等五十余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會稽孔氏子也。曾祖范。陳都官尚書。祖祀。祠部侍即考頂生貞觀間。拜尚乘直長。綱方孕。母卻葷雜有頭陀行。婆羅門僧謂曰。佗日生男。終當(dāng)紹隆三寶矣。自爾每聞空中香氣樂音。及娩白鶴雞集。襁褓過午不求乳哺。十二出家冠年受具。尋詣道成律師。稟毗尼藏年二十五。為眾弘闡。年三十。登壇受戒。而四分之學(xué)。于是益振。久視中。天作淫雨。人有憂色。綱憫之。乃端坐思惟。卻倚屋壁。于少時間豁然而悟。自爾蹤跡莫窺。幽明潛感。兆于集事。應(yīng)乎遣言。左右怪之。綱曰夫真實無相。色塵本空。正覺圓常。大悲湛定。又何所疑哉。未幾詔與翻譯。長安四年。詔往岐州無憂王寺。等奉迎舍利。景龍二年。入內(nèi)道場。行道送舍利還寺。入塔。是年于乾陵宮。授內(nèi)尼戒。仍坐夏宮中。開四分。律。上悅為度弟子。賜什物?帛等。因奏道場靈感事。六月七日。御書靈感寺額。遂以其地為寺。辟諸寺碩德隸焉。先天間。睿宗皇帝。從受菩薩戒。所得布施。悉付常住。開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卒。壽九十二。是年九月十四日。建塔而窆于寺側(cè)。北海李邕銘其碑。
宋高僧傳·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釋文綱。
姓孔氏。
會稽人也。
曾祖范陳都官尚書。
祖祀祠部侍郎。
考頂坐逃海避隋。
擇木歸舜。
貞觀始拜尚乘直長。
咸光復(fù)儒業(yè)旁通釋教。
是故綱也植宿根從習(xí)氣。
慈母懷孕雜食棄捐。
有婆羅門僧頭陀。
語其母曰。
若此男終紹三寶。
自爾每聞空中多異香雜仙樂。
及誕育之日。
白鶴翔集若臨視焉。
比襁褓中午后不受乳哺。
猶堅持齋者。
重齔隨師訪道。
十二出家。
冠年受具。
精慮苦行專念息心。
藜羹糗糧麻衣草薦。
操有彝檢口無溢言。
尋詣京兆沙門道成律師稟毗尼藏。
二十五講律。
三十登壇。
每勤修深思凝視反聽。
凈如止水嶷若斷山。
或風(fēng)雨宴居。
或晝夜獨得。
故能吉祥在手不舍其瓶。
威德迎風(fēng)不絕于氣。
出籠瘠雁坐致虛空。
起屋下層自然成就。
唯甘露之渧口喻利劍之傷人。
慎之重之。
廣矣至矣。
由是八方來學(xué)四分永流。
請益者舉袂云臨。
贊嘆者發(fā)聲雷駭。
久視中天作淫雨人有憂色。
綱憫之乃端坐思惟。
卻倚屋壁奄至中夕。
欻爾半傾唯馀背間。
嶷然山立。
識者以為得神通因定力。
故日月靈跡幽明潛感。
兆于集事應(yīng)乎遣言。
左右怪之。
綱曰。
夫真實無相塵色本空。
正覺圓常大悲湛定。
不可取也。
是以一時法主四朝帝師。
同迦葉之入城。
遇匿王之說戒。
竹園門外別有沙彌。
畢樹枝間廣聞鵽鳥。
所以受潤者博。
入見者深。
萬病已痊獲歡喜之藥。
一心不染解煩惱之繩。
又恭承絲綸京都翻譯。
追論惠用遠(yuǎn)契如因。
翹誠滿朝檀施敵國。
但依布薩盡用莊嚴(yán)。
累歷伽藍(lán)二十馀所。
凡是塔廟各已華豐。
猶且刺血書經(jīng)向六百卷。
登壇受具僅數(shù)千人。
至苦至勤納無我之海。
不寢不食種無生之田。
長安四年奉敕往岐州無憂王寺迎舍利。
景龍二載中宗孝和皇帝延入內(nèi)道場行道。
送真身舍利往無憂王寺入塔。
其年于乾陵宮為內(nèi)尼受戒。
復(fù)于宮中坐夏。
為二圣內(nèi)尼講四分律一遍。
中宗嘉尚為度弟子。
賜什物?帛三千匹。
因奏道場靈感之事。
六月七日御札題榜為靈感寺是也。
諸寺辟碩德以隸焉。
夫其左籞宿右上林。
南臺終山北池渭水。
千門宮闕化出云霄。
萬乘旌旗天回原隰。
先天載睿宗圣真皇帝。
又于別殿請為菩薩戒師。
妃主環(huán)階侍從羅拜。
兜率天上親聽法言。
王舍城中普聞凈戒。
恩旨賜絹三千馀匹。
綱悉付常住隨事修營。
或金地繚垣用增上價。
或?qū)毞伙w閣克壯全模。
或講堂經(jīng)樓舍利凈土。
或軒廊器物廚庫園林。
皆信施法財周給僧寶。
方將示迷津引覺路。
濯熱火宅拯溺毒流。
而乃奄忽神遷。
斯須薪盡。
雖有應(yīng)化何其速歟。
以開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
怡然長往。
時春秋九十有二。
其年九月四日塔于寺側(cè)焉。
聞哀奔喪執(zhí)紼會葬。
香華幢蓋。
緇素華夷。
填城塞川。
彗云翳景。
蓋數(shù)萬人。
有若法侶京兆懷素滿意承禮襄陽崇拔扶風(fēng)鳳林江陵恒景淄川名恪等。
百馀人。
咸曰智河舟遷法宇棟橈而已哉。
有若弟子淮南道岸蜀川神積岐隴慧顗京兆神慧思義紹覺律藏恒暹崇業(yè)等。
五十馀人。
并目以慈眼入于度門。
金棺不追灰骨罔答。
乃請滑臺太守李邕為碑。
邕象彼馬遷法其班氏。
以二人而同傳。
必百行以齊肩。
不忝懷素前不慚宣師后。
李北海題品不其韙乎。
有淄州名恪律師者。
精執(zhí)律范切勤求解。
嘗廁宣師法筵。
躬問鈔序義。
宣師親錄隨喜靈感壇班名于經(jīng)。
末又附麗文綱之門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
屬禪宗北宗。
嗣嵩山慧安國師。
初放曠郊廛,世稱騰騰和尚。
后住洛陽福先寺。
武則天天冊萬歲中,奉詔入內(nèi)殿,進(jìn)短歌十九首。
則天覽而稱善,令寫布天下。
其歌辭皆敷演佛理、警勸世俗之作。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初北宗禪僧。
嗣嵩山慧安國師。
初放曠郊廛,世稱騰騰和尚。
后住洛陽福先寺。
武后天冊萬歲中,奉詔入內(nèi)殿,進(jìn)短歌19首。
武后覽而稱善,令寫歌辭傳布天下。
其歌辭皆敷演佛理,警勸時俗之作。
事跡見《祖堂集》卷三、《景德傳燈錄》卷四。
二書并存其歌1首。
《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9 【介紹】: 唐僧。俗姓蕭。精研律典,頗善講宣。代宗大歷間,入譯場,從不空譯經(jīng)。敕為臨壇大德。初住西明寺,自代宗永泰后為長安大安國寺上座僧。有集。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乘如。大歷中河南登封縣安國寺沙門。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六 護(hù)教科(二)
未詳其氏族鄉(xiāng)里。
精研律部。
尤能力行不怠。
代宗朝。
與翻譯。
兼應(yīng)奉兩街臨壇度人之任。
當(dāng)是時。
凡僧寺皆隸有司。
故五眾身亡。
衣資什具。
悉入官庫。
正同籍沒。
殊非律指。
于是如上言。
乞加釐革。
大歷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詔今后亡僧物。
隨以入僧。
仍斑告中書省牒天下遵行者。
積弊頓除。
如之力于教門多矣。
終于西明安國二寺上座。
平生盛著述。
圓照編集為三卷。
行世。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乘如。
未詳氏族。
精研律部頗善講宣。
繩準(zhǔn)緇徒罔不循則。
代宗朝翻經(jīng)如預(yù)其任。
應(yīng)左右街臨壇度人弟子千數(shù)。
先是五眾身亡衣資什具悉入官庫。
然歷累朝曷由釐革。
如乃援引諸律。
出家比丘生隨得利死利歸僧。
言其來往來無物也。
比丘貪畜自茲而??者職由于此。
今若歸官例同籍沒。
前世遺事闕人舉揚。
今屬文明乞循律法斷其輕重。
大歷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敕下。
今后僧亡物隨入僧。
仍班告中書門牒。
天下宜依。
如之律匠非上訓(xùn)二眾而已。
抑亦奮內(nèi)眾之遺事立功不朽。
如公是乎。
西明安國二寺上座。
有文集三卷。
圓照鳩聚流布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8—807 【介紹】: 唐僧。婺州東陽人,俗姓張。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歷參諸禪師,德宗建中二年,謁石頭希遷,得其禪旨,大悟,住天皇寺,精修梵行,大弘禪宗,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等均皈依之。先期告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婺之東陽張氏子。
年十四。
白其親。
求出家。
親未即許。
乃彌日誓不食。
以待命。
親患之。
聽所欲為。
去依明州大德剃發(fā)。
年二十五。
受具戒于杭州之竹林寺。
自爾謹(jǐn)持律撿。
妙選行門。
乃振錫徑山。
禮國一禪師有所領(lǐng)解。
大歷十一年。
遁居馀姚之大梅山。
如是三四年。
見馬大師于鐘陵。
再坐夏。
乃造南岳石頭而致問曰。
離卻定慧。
和尚以何法示人。
答曰。
我者里無奴兒婢子。
離個甚么。
曰如何明得。
答曰。
汝還撮得虛空么。
曰恁么即不從今日去也。
答曰。
未審汝早晚從那邊來。
曰某甲不是那邊人。
答曰。
我早如汝來處。
曰師何以贓濫誣人。
答曰。
汝身現(xiàn)在。
曰雖然畢竟以何示于后人。
答曰。
汝道阿誰是后人。
悟由是盡識從前國一馬師用處。
而罙入深沮。
俄卜筑澧陽徙澋口。
占當(dāng)陽紫柴山。
五百羅漢棲宿之地。
以應(yīng)機感。
當(dāng)是時。
右仆射裴公方尹江陵。
崇業(yè)寺狀乞請悟住持。
公從之。
悟至而緇白趨向。
施予委積。
公亦躬擁徒御。
日往省候。
悟每以尊宿自居。
揖對之際。
凡貴賤未嘗起。
公尤嘆其知大體。
故天皇坊主靈鑒。
謂其徒曰。
吾寺方有煨燼之患。
茍得悟禪師者。
庶幾可以起廢。
因夜共舁悟。
坐方丈上。
明日崇業(yè)等嘩爭之。
不勝乃已。
后天皇棟宇果一新。
僧問。
如何是玄妙之說。
答曰。
莫道我解佛法。
進(jìn)曰。
爭奈學(xué)人疑滯何。
答曰。
何不問老僧。
進(jìn)曰。
問了也。
答曰。
不是汝存泊處。
元和丁亥夏四月晦入滅。
壽六十。
臘三十五。
以其年八月五日建塔。
葬靈龕于郡之東隅。
比丘惠真文賁崇信嗣。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道悟。
姓張氏。
婺州東陽人也。
受天粹氣為王子。
生而神俊長而謹(jǐn)愿。
年十四金翅始毛麒麟方角。
啟白尊老將求出家。
慈愛之旨不見聽許。
輒損薄常膳日唯一食。
雖體腹羸餒彌年益堅。
父母不獲已而許之。
遂往明州大德剃落。
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
以勇猛力扶牢強心。
于六度門修諸梵行。
常以為療膏肓者資上妙藥。
開暗冥者求善知識。
不假舟楫其濟渡乎。
遂蹶然振策投徑山國一禪師。
悟禮足始畢密受宗要。
于語言處識衣中珠。
身心豁然真妄皆遣。
斷諸疑滯無畏自在。
直見佛性中無緇磷。
服勤五載隨亦印可。
俾其法雨潤諸叢林。
悟蓄力向晦罙入深阻。
實冀一飛摩霄。
乃轉(zhuǎn)遁于馀姚大梅山。
是時大歷十一年也。
層崖絕壑天籟蕭瑟夐無鄰落。
七日不食。
至誠則通物感乃靈。
猱?豰玃更饋橡栗。
異日野夫操斧言伐其楚。
偶所遭睹。
駭動悚息馳諭朋曹。
謂為神奇。
曾不旬朔詣?wù)叱墒小?div id="vc1cuvs" class='inline' id='people_20400_2_38_comment'>
憑嵌倚峭且構(gòu)危棟。
貲糧供具環(huán)繞方丈。
猛虎耽耽侶出族游。
一來座側(cè)歛折肢體。
其類馴擾可知也。
夫語法者無階漸。
涉功者有淺深。
木踰鉆而見火。
鑒勤磨而照膽。
理必然矣。
是以掃塵累遁巖藪。
服形體遺晝夜。
精嚴(yán)不息趣無上道。
其有旨哉。
如是者三四年矣。
將翔云表慮羽毛之頹鎩。
欲歸寶所疑道涂之乖錯。
故重有咨訪會其真宗。
建中初詣鐘陵馬大師。
二年秋謁石頭上士。
于戲自徑山抵衡岳。
凡三遇哲匠矣。
至此即造父習(xí)御郢人運斤。
兩虛其心相與??合。
白月映太陽齊照。
洪河注大海一味。
仲尼謂顏子亞圣。
然燈與釋迦授記。
根果成熟名稱普聞。
如須彌山特立大海。
繇是近佛恢張勝因。
凡諸國土緣會則答。
始卜于澧陽。
次居于澋口。
終棲于當(dāng)陽柴紫山。
即五百羅漢翱翔地也。
檉松蓊郁以含風(fēng)。
崖巘巉巖而造天。
駕瀲滟之紫霞。
枕清冷之玉泉。
鸞鳳不集于蓬藋。
至人必宅于勢勝。
誠如是也。
洪鐘待叩童蒙求我。
川流星聚。
虛往實歸。
或接武于林樾。
或駢肩于廬舍。
戶外之屨爛其室盈矣。
荊州雄藩也。
都人士女動億萬計。
莫不擎跪稽首向風(fēng)作焉。
崇業(yè)上首以狀于連帥而邀之。
不違愿力聿來赴請。
屩及于虛落。
錫及于都城。
白黑為之步驟。
幡幢為之轇轕。
生難遭想得未曾有。
彼優(yōu)波鞠多者。
夫何足云。
有天皇寺者。
據(jù)郡之左。
標(biāo)異他剎。
號為名藍(lán)。
困于人火蕩為煨燼。
僧坊主靈鑒族而謀之。
以為滿人攸居必能福我。
夫荷擔(dān)大事蔑棄小瑕。
乃中宵默往肩輿而至二寺夕有所失朝有所得。
諍論鋒起達(dá)于尊官。
重于返復(fù)畢安其處。
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縉紳清重。
擁旄統(tǒng)眾。
風(fēng)望眄睞當(dāng)時準(zhǔn)程。
驅(qū)車盛禮問法勤至。
悟神氣灑落安詳自處。
徐以軟語為之獻(xiàn)酬。
必中精微洞過肯綮。
又常秉貞操不修逢迎。
一無卑貴坐而揖對。
裴公訝其峻拔徵其善趣。
謂抗俗之志當(dāng)徑挺如是邪。
悟以為是法平等不見主客。
豈效世諦與人居而局狹邪。
裴公理冥意會投誠歸命既見仁者我心則降。
如熱得濯躁憒冰散。
自是禪宗之盛無如此者。
元和丁亥歲有背痛疾。
命弟子先期告終。
以夏四月晦奄然入滅。
春秋六十。
僧臘三十五。
以其年八月五日。
葬之郡東隅。
靈龕建塔從僧禮也。
悟身長七尺。
神韻孤杰手文魚躍頂骨犀起行在于瓔珞志在于華嚴(yán)。
度人說法雄健猛利。
其一旨云。
垢凈共住水波同體。
觸境迷著浩然忘歸三世平等本來清凈。
一念不起即見佛心。
其悟解超頓為若此也先是煙焰之末殿宇不立。
顧緇褐且虧瞻禮密。
念結(jié)構(gòu)罔知權(quán)輿。
禪宴之際若值神物。
自道祠舍濱江水焉。
凡我疆畛富于松梓。
悉愿傾倒施僧伽藍(lán)。
命工覘之宛若符契。
于是斬巨棟干修楹。
撐崖拄壑云屯井構(gòu)。
時維秋杪水用都涸。
徒眾斂手塊然無謀。
會一夕雨至萬株并進(jìn)。
晨發(fā)江滸暮抵寺門。
剞劂之際動無乏者。
其馀廊廡床案。
靡非幽贊。
事鄰語怪闕而不書其感攝靈祇皆此類也。
比丘慧真文賁等禪子幽閑。
皆入室得悟之者。
或繼坐道場。
或分枝化導(dǎo)。
時太常協(xié)律符載著文頌德焉。
世號天皇門風(fēng)也。
又唐澧州龍?zhí)抖U院釋崇信。
未詳氏族。
信在俗為渚宮胡餅師之子。
弱齡宛異神府寬然。
昔天皇寺悟禪師。
隱耀藏光人莫我測。
信家居寺巷。
恒曰提餅笥饋悟公齋食。
食畢且留一餅曰。
吾惠汝以蔭子孫。
信一日自念曰。
餅是我持去。
何以返遺我邪。
莫別有旨乎。
遂拱手問焉。
悟公曰。
是汝持來復(fù)汝何咎。
信聞似有驚怪。
因勸出家便求攝受。
曰爾昔崇福善今信吾言。
故名之也。
由是躬于井臼供億服勤。
乃問悟云。
未蒙指示心要。
悟公云。
時時相示。
信餐稟斯言如游子之還家。
若貧人之得寶。
直從荊渚乃詣澧陽龍?zhí)稐埂?div id="1lt0e0z" class='inline' id='people_20400_2_194_comment'>
因李翱尚書激揚。
時乃出世。
后德山鑒師出其門。
宗風(fēng)大盛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張。婺州東陽人。生而神俊。長而謹(jǐn)愿。年十四求出家。慈愛不聽。輒損常膳。日唯一食。父母不獲已許之。遂往明州大德剃落。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投徑山國一禪師。密受宗要。于語言處。識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斷諸疑滯。直見佛性。服勤五載。轉(zhuǎn)遁馀姚大梅山。時大歷十一年。層崖絕壑。天籟蕭瑟。夐無鄰落。七日不食。猱?豰玃。更饋橡栗。野夫伐楚。睹駭悚息。諭為神奇。詣?wù)叱墒?。憑嵌倚峭。且構(gòu)危棟。資糧供具。環(huán)繞方丈。猛虎耽耽。侶出族游。一來座側(cè)。斂折肢體。建中初。詣鐘陵馬大師。二年秋。謁石頭上士。自徑山抵衡岳。凡三遇哲匠。始卜于澧陽。次居于澋口。終棲于當(dāng)陽柴紫山。即五百羅漢翱翔地也。檉松蓊郁。崖巘巉巖?;蚪游淞珠?。或餅肩廬舍。戶外之履常盈。荊州。雄藩也。都人士女。動億萬計。莫不擎跪。稽首響風(fēng)。天皇寺者。據(jù)郡之左。標(biāo)異他剎。號為名藍(lán)。一火蕩為煨燼。緇褐且虧瞻禮。禪宴之際。若值神物。祠舍濱江。富于松梓。悉愿傾倒。施僧伽藍(lán)。于是斬棟修楹。云屯井構(gòu)。時值水涸。徒眾斂手。會一夕雨至。萬株并進(jìn)。晨發(fā)江滸。暮抵寺門。剞劂之際。動無乏者。其馀廊廡床案。靡非幽贊。
僧印簡 朝代:金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2—1257 【介紹】: 金元間僧,號海云。
嵐谷寧遠(yuǎn)人。
俗姓宋。
世業(yè)儒,祝發(fā)居廣惠寺,金宣宗賜號通玄廣惠大師。
蒙古賜號寂照英悟大師,稱小長老。
累號佑圣安國大禪師,歷主永慶、慶壽等寺。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印簡。山西之嵐谷寧遠(yuǎn)人。姓宋氏。微子之后。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年。人品恢偉。童幼神悟。七歲父授以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乃曰。開者何宗。明者何義。父驚異。知非塵勞中人。攜見傅戒顏公。顏。欲觀其根器。授以草庵歌。至壞與不壞主元在。師問曰。主在何處。顏曰。何主。師曰。離壞不壞者。曰此客也。師曰。主聻。顏沉吟而已。尋禮中觀沼公為師。十一預(yù)恩納具。有洪彥上座問曰。于今受大戒了。緣何作小僧。師曰。緣僧小故。戒說大也。試問。上座戒老耶小耶。曰。我身則老。語未終。師大聲曰。休生分別。一日。上座教僧去。師背上拍一下。待回首。乃豎指示之。僧如教拍師背。師便豎一指。座太奇之。師年十二。中觀聽師參問。誨之曰。汝所欲文字語言耳。向去皆止之。唯身心若槁木死灰。今時及盡功用純熟。悟解真實。大死一場休有馀氣。到那時節(jié)。瞥然自肯。方與吾相見。師謹(jǐn)受教。一日。扶中觀行。觀曰。法燈禪師道??此沂旅ΑG业莱姓l力。汝作么生會。師將中觀手一掣。觀曰。這野狐精。師曰。喏喏。師年十三時。成吉思皇帝。征伐天下。師在寧遠(yuǎn)。于城陷之際。稠人中俾師斂髻。師告曰。若從國儀。則失僧相也。遂獲如故。師年十八。元兵復(fù)取嵐城。四眾逃難解散。師獨侍中觀。曰。吾年迫桑榆。汝方富有春秋。今此玉石俱焚奚益。子可以去矣。師泣曰。因果無差。死生有命。安可離師求脫免乎??v或得脫。亦非人子之心也。觀察師誠確。囑師曰。子向去朔漠。有大因緣。吾與子俱北渡矣。明日城降。元帥史天澤。見師氣宇。問曰。爾何人。曰我沙門也。史曰。食肉否。曰何肉。史曰人肉。師曰。人非獸也?;⒈胁幌嗍?。況人乎。曰今日兵刃之下。能無傷乎。師曰。必仗其外護(hù)者。史喜甚。又元帥李七哥。問曰。爾既為僧。禪耶教耶。師曰。禪教乃僧之羽翼也。如國之用人。必須文武兼濟。李曰。然則必也從何而住師曰。二俱不住。李曰。爾何人也。師曰。佛師。復(fù)曰。吾師亦在于此。二公見師年幼。無所畏懼。應(yīng)對不凡。即與往見中觀。聞觀教誨切至。乃大喜曰。有是父。必有是子也。相與禮觀為師。與師結(jié)金石之契。于是。國王大加恩賜。延居興安香泉院。署中觀慈云正覺大禪師。師寂照英悟大師。所需皆官給。及中觀示寂。師為乞食看塔。一夜。聞空中有聲召師名。師瞥然有省。乃遷居三峰道院。復(fù)問人告曰。大事將成。行矣。無滯于此。黎明。杖策之燕。過松鋪。值雨宿巖下。因擊火大悟。自捫面曰。今日始知眉橫鼻直。信道天下老和上。不寐語。先是。中觀垂寂。師問曰。某甲當(dāng)依何人。了此大事。觀曰。慶八十去。師既入燕。至大慶壽寺。乃省觀語。徑謁中和老人璋公。中和。先一夕夢一異僧策杖。徑趍方丈。踞師子座。次日師至。中和笑曰。此子。乃夜來所夢者。師問曰。某甲不來而來。作么生相見。中和曰。參須實參。悟須實悟。莫打野??。師曰。某甲因擊火迸散。乃知眉橫鼻直。和曰。我此處別。師曰。如何。和曰。牙是一口骨。耳是兩片皮。師曰。將謂別有。和曰。錯。師喝曰。草賊大敗。和休去。次日。和復(fù)舉臨濟兩堂首座齊下喝因緣。師豎拳一拍。當(dāng)時丈堂震動。遂受中和印記。出世屢坐大道場。皆太師國王。及諸重臣之命。師室中。嘗以四無依語勘學(xué)者。無一當(dāng)對揚者。一日。廊中逢數(shù)僧。連問不契。皆被打。問最后一僧。汝那里去。僧云。覓和上去。師云。覓他作么。僧云。待痛與一頓。師云。將甚么來打。僧四顧云。不將棒來。師連打四下云。這掠虛漢。眾皆走。師召云。諸上座。眾回首。師云。是甚么。丁酉正月。加師先天鎮(zhèn)國大士之號。己亥冬。命主大慶壽寺。壬寅。護(hù)必烈大王。請師赴帳下。問佛法大意。王大悅。從師受菩提心戒。因奏曰。我釋迦氏之法。于廟堂之論。在王法正論品。理固昭然。非難非易??滞跽卟荒鼙M行也。又宜求天下大賢碩儒。問以古今治亂興亡之事。當(dāng)有所聞也。王大悅。錫以珠襖金錦無縫大衣。奉以師禮。將別王。王問。佛法此去。如何受持。師曰。信心難生。善根難發(fā)。今已發(fā)生。務(wù)須護(hù)持專一不忘。不見三寶有過。恒念百姓不安。善撫綏。明賞罰。執(zhí)政無私。任賢納諫。一切時中。嘗行方便。皆佛法也。師既行。有一惡少。肆言謗法。王按之將加法焉。專使白師。師回啟云。明鏡當(dāng)臺。妍媸自現(xiàn)。神鋒在掌。賞罰無私。若以正念現(xiàn)前。邪見外魔。殺之可矣。然王者。當(dāng)以仁恕為心乃可。王益敬焉。尋奉命統(tǒng)僧。賜白金萬兩。即昊天寺建大會。為國祈福。蒙哥皇帝即位。顧遇隆渥。丙夏辰。旭威烈王。奉以金柱杖。金縷袈裟。求法語開示。七月。師會諸耆舊。錄所長物見數(shù)。令主后事。丁巳夏。說偈畢。師云。汝等少喧。吾欲偃息。侍僧急呼主事人至。師吉祥。泊然而逝矣。世壽五十六。茶毗。獲舍利無算。護(hù)必烈王。為建塔于大慶壽寺之側(cè)。謚佛日圓明大師。望臨濟為十六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八
禪師名印簡。字海云。山西寧遠(yuǎn)人也。得道于慶壽璋禪師。璋字仲和。乃天目齊之裔也。齋參五祖演和尚。得演記莂。遂隱天目。當(dāng)其時。出五祖之門者?;槟现荨6鹬岱Q盛。獨齊公居天目。甚枯淡。法席寥然。暮年始有懶牛和上座。紹齊之法。而和之??莸壬?。僅得竹林寶。寶得竹林安。安傳容庵海。海之名頗著。乃有中和璋。璋之下有印簡出焉。簡出則齊之道大于北平矣。簡本出儒家。有生知之質(zhì)。其父宋氏授以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簡掩卷進(jìn)曰。開者何宗。明者何義。其父愕然。提其耳曰。孺子可教也。時方七歲。于是古今經(jīng)緯之學(xué)。一目輒知要領(lǐng)。然疑喜怒哀樂未發(fā)以前之理。不遑寢食。乃盡捐宿學(xué)。走事中觀沼禪師。每發(fā)問端。沼每止之。沼老常命簡扶行。偶下階。簡掣沼公之手。沼咄曰。者野狐精。簡恍然而諾。沼乃遣簡行腳。簡既飫游。孤策過燕京。雨阻松鋪。中途夜宿巖下。因擊石火。劃然大悟。乃捫面曰。今日始知眉橫鼻直。天下老和尚信不寐語矣。遂達(dá)慶壽。通謁于中和璋公。公先夕夢。異僧策杖竟來。方丈據(jù)獅子座。晨起而心待之。簡果應(yīng)期而至。璋大喜受展。問曰。你曾到此么。簡對曰。印簡不來而來。作么生相見。曰。切莫打野榸。簡曰。石火迸裂。眉橫鼻直。曰。吾此處別。簡曰。如何表信。曰。牙是一具骨。耳是兩片皮。簡曰。將謂別有。曰錯。簡喝曰。草賊大敗。璋笑而休。次日璋公以臨濟兩堂首座下喝機緣。令簡下語。對曰。打破秦時鏡。磨尖上古錐。龍飛霄漢外。何勞更下椎。曰。你只得其機。不得其用。簡掀倒禪床。璋曰。路途之樂。終未到家。簡與一掌。璋曰只得其用。不得其體。簡曰。青山聳寒色。月炤一溪云。曰。只得其體。不得其智。簡曰。流水自西東。落花無向背。曰。要且沒交涉。簡震拍其兩掌。是時左右皆為變色。璋公乃曰。如是如是。遂命掌記室。而師資如水乳也。元世祖辛卯年。簡主慶壽。衲子不懼苦寒。趨歸法會。而禪床幾至折腳。其都中貴人多雜遝。門下簡一以璋公真率之風(fēng)應(yīng)之。無不悅服。蓋璋居慶壽。受公卿之刺。從未以名姓干復(fù)之。然以祖意徵扣。則忉怛往返。不留馀地也一。日簡于廊下逢數(shù)僧。乃問曰。那里去。一僧對曰。賞花去。第二對曰。禮佛去。第三對曰。那里去。第四僧無語。簡俱以棒打之。復(fù)問第五僧。對曰。覓和尚去。簡曰。覓他作甚么。曰。待他打。時還他一頓。簡曰。將甚么來打。曰。不將棒來打。簡連打曰。者掠虛漢。眾皆走散。簡召曰。諸上座。眾同首。簡曰。是甚么。乃趨寂。謚曰佛日圓明大師。 贊曰。簡公據(jù)無師之智。出家行腳。遍閱尊宿。而后扣中和室投機之語。盤旋密運。稱可觀矣。公不假能事而起天目。齊幾湮之宗。則老東山之面目儼然。豈非巨冶無分金之體。而千江有得月之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