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法成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賈氏。范陽人。唐丞相魏國公耽之裔孫。年十五。即于憫忠寺。禮貞涉為師。而落發(fā)焉。既圓具足。乃南游。咨扣心要。自唐季都汴。天下之人。率以為歸。故律之戾止。士大夫莫不宗仰。因營構(gòu)夷門山中。以闡所學。詔以紀年。扁其寺曰開寶。命服徽號。榮寵多矣。而律視之蔑如也。乾德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召門人垂訓而終。春秋八十一。法臘六十二。太平興國五年三月。遷輿。葬于北部鵔鸃之原。進士賈守廉。銘其塔。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師律。
茫陽人也。
姓賈氏。
大丞相魏國公耽之后。
唐書有傳。
律弱齔端謹不與群童斗伎。
裁十五歲于憫中寺落發(fā)。
禮貞涉為師。
嚴肅垂勖所履不出邊幅之外。
涉默異之曰。
不可屈身下位而抑其名節(jié)乎。
成比丘已可去游方。
律奉訓南逝得其禪要。
回錫故鄉(xiāng)。
時梁世迨大周朝。
其間帝王重臣率皆宗仰。
居于夷門山舊封禪也。
營構(gòu)乎殿宇圣儀。
豐廚秘藏供僧饒羨。
約勒后生別院翕如罔違彝憲。
朝廷以紫衣徽號用旌厥德。
律視之蔑如也。
一日謂弟子庶幾曰。
吾無愿不報厥齡欲頹。
汝宜知之。
勿俗情而悲悼也。
乾德二祀正月二十三日而終。
春秋八十一法臘六十二。
太平興國五年三月。
改葬于北部浚儀之原。
進士賈守廉為塔銘焉。
論曰。
佛出于世經(jīng)譯于時。
大要在乎果因。
所推歸乎罪福。
罪也者下三涂之階陛也。
福也者上諸圣之階陛也。
階陛是同上下有異耳。
此命章曰興福者。
乃欲利他焉。
如秤低昂如室明暗。
則知二事必不同時。
又類薰蕕不同器而藏。
堯桀不同國而治也。
凡夫氣分唯說罪多。
圣者品流但聞福厚。
順性故易造。
逆意故難修。
修有多門行有眾路。
大約望檀波羅蜜多令度無極也。
始則人天福行。
施食與漿橋梁義井。
次則輪王行中下品善。
上品十善者則梵天福行也。
一造偷婆。
二補修故寺。
三請佛轉(zhuǎn)法輪。
次則二乘凈福行。
同三品善止自利功強耳。
次究盡位福行。
乃成二嚴。
莊嚴相。
好從三輪無礙見萬法體空。
獲利殊多盡未來際。
夫如是福之廣矣大矣。
乃知圣者為福則易爾。
何耶。
純凈之故也。
凡夫則反是易薰染之故也。
是以佛亦為穿針之福。
知福不宜厭焉。
目連然燎迦葉蹋泥。
無盡意貢瓔珞寶珠。
沓婆羅分僧臥具。
伊皆大人有作圣者權(quán)方。
欲其因罪不厭除福不厭取。
矧以教傳嶺外法布中原年所彌深行持漸薄。
內(nèi)眾修福就彼持門。
先哲息愆行其懺法矣。
夫修理懺也淡慮觀心。
心無所生生無所住。
當爾之時順違無相則罪滅福生之地也。
若行事懺也心憑勝境。
境引心增。
念念相資綿綿不斷。
禮則五輪投地。
悔則七聚首心。
或期瑞而證知。
乃見罪滅之相也。
昔者齊太宰作凈住法。
梁武帝懺六根門。
澄照略成住法圖。
真觀廣作慈悲懺。
至乎會昌年內(nèi)。
玄暢大師請修加一萬五千佛名經(jīng)。
是以兩京禮經(jīng)則口唱低頭。
檛磬一聲謂之小禮。
自淮以南民間唯禮梁武懺以為佛事。
或數(shù)僧唄??歌贊相高。
謂之禳懺法也。
其有江表行水懺法者。
悔其濫費過度之愆。
此人偽造非真法也。
又有敩古人逐字禮華嚴法華經(jīng)。
以為禮無漏法藏也。
由此有四眾之徒于字上安南無字下安佛。
誠叨濫也。
有倡言曰。
但務生善唯期滅罪。
何判為非邪。
通曰。
翻譯之后傳行已來。
若天上之恒星。
如人形之定相。
或別占一座便曰客星。
或新起肉隆乃為胼贅者耳。
君不見春秋夏五邪。
鄭杜諸家豈不能添月字乎。
蓋畏圣人之言。
成不刊之典。
不敢加字矣。
夫子曰。
吾猶及史之闕文。
將知佛教還可加減否。
如慧嚴重譯泥洹經(jīng)加之品目。
忽夢神人怒責聲色頗厲。
曰涅槃尊經(jīng)何敢輒爾輕加斟酌。
是知興福不如避罪。
斯言允矣。
今則不勤課勵靡事增修。
因搜穎脫之數(shù)員。
責顯盂安之三寶。
就今有作何代無人。
或京兆開乎海池。
或終南建乎蘭若。
鑄大悲之銅像。
造相國之伽藍。
或代病利人。
或護生掘土。
鑄鐘感瑞。
立剎參云。
刻像繁多。
修臺浩博。
披榛平田之梵宇。
脫樣阿育之浮圖。
刊石為經(jīng)鳩財立藏。
或治病于井絡。
或化人于鄜畤。
如斯人也入殊邦之鄉(xiāng)導。
合二姓之良媒。
日月伏根照洞庭之幽暗。
乾坤玄鑿開混沌之竅端。
所行博哉。
續(xù)運長矣。
公羊子有之曰。
是上之行乎下也。
詩云。
爾之教矣。
民胥效矣。
愿吾徒望上而學之。
令仁祠圣像無墜于地者也。